清明时节,襄城区卧龙镇屠巷村里,英国留学生都夷腾将意式浓缩咖啡倒入青瓷杯,咖啡的香气与连绵翻滚的麦浪“邂逅”,营造出独特的田园意境;不远处,尹集乡白云社区,空姐葛悦琪辞职返乡开办的“窑·远乡村柴窑面包房”成为网红打卡地,不少游客在这里寻找“诗和远方”;30公里外的谷城县五山镇班河大峡谷,退役军人张建武忙着引导车辆有序停放,避免堵塞交通……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回襄阳乡村,成为有志于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这些“新农人”带着开阔的眼界,用跨界思维重构乡村经济版图。都夷腾用社群玩转麦田咖啡馆,葛悦琪把航空服务标准引入面包作坊,张建武以军事思维管理景区员工。他们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与乡村资源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价值,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活力,在绿水青山间发展新业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
如今,乡村创业呈现出惊人的吸引力,带给人浓浓的“情绪价值”。葛悦琪烘焙面包作坊采用新鲜、健康、带着烟火气息的食材,传递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态度;麦田咖啡馆融合乡村风情,主打独家“特调”,喝的是大自然无私馈赠的美景;班河大峡谷非遗“云雾山锣鼓”、五山八大碗、自酿猕猴桃酒等“土”味十足,别有一番风味。这些“不一样”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吸引无数城里人来这里“忙里偷个闲”。
市人社部门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襄阳新增返乡创业7452人,同比增长16.7%,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亿元,带动就业6万余人,创新创业涌动出新“春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鼓励乡村创业的政策举措持续发力,为年轻人投身乡村创业注入了新动能。
护航创业,襄阳提供“一对一”“手把手”陪伴式服务;精准对接,襄阳有关部门主动上门解决困难、落实政策;搭建平台,襄阳打造“家门口”创业集聚区,让就业创业机会触手可及。优良的创业环境如同隐形脚手架,托举起创业者的梦想大厦。
当然,鼓励和引导更多年轻人到乡村创业,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积极推动农业与文旅、电商融合,推动产业链配套从“盆景”变“森林”;要引入更多细致服务,加大金融、法律等专业领域服务力度,推动创业从“输血”变“造血”;要加快布局冷链物流、5G基站等新基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从“达标”到“超前”,为乡村创业提供更大舞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年轻人有知识、有活力、有创新精神,是乡村创业的主力军,蕴藏着无限可能。襄阳要努力当好解码乡村振兴的“翻译官”,让新时代青年与广袤土地深情对话,让每个返乡的新农人都能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源代码。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严俊杰 韩秀嫣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