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回收整理布设于深山密林的红外相机时,首次发现亚洲黑熊活动的清晰影像。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该保护区大型食肉目兽类影像记录的空白,更成为区域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实证。
据保护区科研监测负责人介绍,本次回收红外相机中,有2台在不同海拔和植被类型的监测点捕捉到亚洲黑熊影像。画面显示,一只成年亚洲黑熊在白天翻动石块觅食,另一段视频则记录到小熊穿越林地的场景。这些影像经动物学专家鉴定,确认为五道峡保护区自成立以来首次获得的亚洲黑熊野外活动证据。
保护区工作人员透露,过去十年间,通过红外相机累计拍摄到43余种野生动物,但亚洲黑熊始终未被‘捕获’。本次布设相机时特别优化了点位选择,重点覆盖黑熊偏好的阔叶林、岩缝洞穴等区域,最终成功记录到这一濒危物种的珍贵画面。专家分析,多点位、高频次的影像资料,表明保护区内可能存在着稳定的黑熊小种群。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李翔评价:“亚洲黑熊在此‘安家’印证了五道峡保护区保护成效显著。”目前,保护区已启动专项监测计划,将通过粪便采集、足迹链追踪等手段进一步研究亚洲黑熊种群分布及习性,并为制定针对性保护方案提供科学支撑。
记者王晓丹、陈泉霖、刘雪彬|通讯员 宋德化、刘涛
编辑:杨霞|校对:李燕飞
审核:蔡彦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