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
有“国花”的美誉
可以看到国人对牡丹的挚爱和追崇
据悉
第十二届汉牡丹文化节
将于4月15日—5月10日
在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举办
届时保康将出列
此次汉牡丹文化节举办之际,邢台柏乡发起“十省名城话牡丹”活动,将邀请安徽亳州、河南洛阳、甘肃临夏、湖北保康、宁夏青铜峡、四川彭州、山东菏泽、山西古县、陕西乾县十地代表齐聚邢台,共同探讨牡丹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携手共绘全国牡丹产业的宏伟蓝图。
保康是中国牡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享有“牡丹故里”美誉。境内生长的野生牡丹达160公顷,约10万株,拥有紫斑牡丹、卵叶牡丹、杨山牡丹、红斑牡丹以及保康牡丹等5种野生牡丹种,还有林氏牡丹亚种等总计27个花色品种,其规模和种类在国内屈指可数。近年来,保康县依托牡丹产业,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阳春四月,走进襄阳
除了能感受青春的激情
发展的活力、文明的力量外
更是繁花似锦满古城的美景
其中花中之王牡丹尤为亮眼

最美人间四月天,襄阳城外牡丹开。襄阳种植牡丹的历史悠久,明代《襄阳府志》就有“隆中牡丹繁茂”的记载。
人们对牡丹的热爱更是深入骨髓,襄阳历来就有“三月三看牡丹”的民俗。
古隆中牡丹园里有近万株牡丹
“姚黄”金光灿烂
“烟绒紫”墨里含金
“洛阳红”喷红吐艳
“豆绿”美如碧玉……
红白黛绿,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据古隆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众多的牡丹品种中,最负盛名的要数“襄阳大红”和“卧龙出山”两个自己培育出来的传统品种,还有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荷包牡丹”,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诸葛亮、黄月英和襄阳的故事。
不仅古隆中有牡丹,诸葛亮的夫人、华夏才女黄月英的娘家黄家湾同样有牡丹园。
黄家湾栽种牡丹始于2009年
面积达100亩
数量超过10万株
是襄阳面积最大的观赏牡丹基地
在“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的
习家池牡丹园种植的牡丹有
“富贵满堂”“玉芙蓉”“锦袍红”“皇冠”等
十多个品种
颜色有白色、粉色和深红等
每逢4月
福恩牡丹园的牡丹花海也满园绽放
游客纷纷前来拍照打卡
福恩牡丹园有100多种各色牡丹
五彩缤纷
阵阵微风吹过,缕缕清香扑鼻而来
除了牡丹花开正当时,海棠花也随风飘落,为这个春日添些色彩。趁着阳光明媚、山花烂漫到来之际,带上家人,约上三五好友,来此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此外,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归隐地鹿门山、与汉江女神密切相关的襄阳万山、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白水寺、再现盛唐长安繁华的襄阳唐城景区等,无不牡丹盛开花似锦,芬芳四溢扑面来。
野生牡丹世无双野生牡丹今何在,鄂北荆山独妖娆。
再好看的牡丹,也是由野生牡丹培育而来。中国是牡丹花的唯一原产地,世界上所有品种的牡丹都是从中国的野生牡丹培育而来。那么,我国野生牡丹的故乡在哪里?
保康是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荆山山脉横贯保康中部。
自古号称奇书的地理专著《山海经》中记载:“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檀……其中多丹粟。”“丹”,即牡丹,这说明荆山是牡丹频生之地。
据长期研究野生牡丹的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王波介绍,1998年,来自新华社的一篇题为《保康发现大面积野生牡丹群落》的报道受到关注。
保康县野生牡丹群落分布于该县的大水林场、官山林场、横冲药材场和后坪、黄堡、龙坪、歇马等13个乡镇,计58处,面积达166.6公顷。按花瓣、花蕊、子房和柱头的不同颜色,可分为深红、粉红、纯白、浅紫、浅黄、白紫斑、红紫斑、黄紫斑、红边、荷花色等22个品种,累计植株10万多株。这里不仅有成群连片的野生牡丹群落,还有一花独放的移栽牡丹王。后坪镇詹家坡村六组村民孙天培家移栽了一株野生牡丹,高达2.55米,每逢花期,繁花似锦,被称为“中华牡丹之王”。
两个世纪来,世界牡丹专家已发现了10个野生牡丹种、1个亚种和若干个栽培种,而保康野生牡丹就有“紫斑牡丹”“卵叶牡丹”“杨山牡丹”“保康牡丹”“红斑牡丹”5个野生牡丹种和“林氏牡丹”1个亚种,占世界牡丹野生种的一半以上。
1994年4月26日至28日,时任国际树木学会副主席、意大利牡丹专家奥斯蒂博士及其助手、德国学者维斯特芮克先生在中国林业科学院教授洪涛的陪同下专程来到保康,对多处野生牡丹群落现场考察后,他们认为保康县是全国牡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感慨地说:“保康野生牡丹面积大,株数多,花色全,保存完整,在世界牡丹中绝无仅有,实属天下第一,举世无双。”
对于保康野生牡丹,《人民日报》海外版称赞:“野生牡丹今何在,鄂北荆山独妖娆。”
保康成为野生牡丹的发祥地之一,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保康县与原始森林神农架、“水都”十堰、长江三峡宜昌接壤,地处鄂西北大山区,是全球植物学界认可的“纯野生植物天堂”。

除了观赏,牡丹还是集药用和油用价值于一身的重要经济植物。保康野生牡丹冠华夏,研究开发保康牡丹、以资源换产业,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
自2000年以后,保康县就加大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升级力度。仅2000年经襄阳市人民政府同意就建立了保康五道峡、刺滩沟、龙坪红豆杉、鹫峰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了野生牡丹。2024年1月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了《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3—2032年)》,有利于强化保护紫斑牡丹等野生牡丹。
与此同时,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襄阳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与相关企业合作攻关,开展保康牡丹保护性研究,在紫斑牡丹品种选育、栽培、基地建设及牡丹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建有湖北省境内唯一油用牡丹繁育基地,年供应种苗500万株至1000万株。
近年来,襄阳市林科所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牡丹新品种选育。该项目以观赏牡丹“洛阳红”“锦袍红”“建始粉”作为父本,挑选襄阳市特殊花色、花型的牡丹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后期收取杂交种子培育,以期得到油赏兼用的油用牡丹新品种。
保康县成立了鹰子石牡丹种植家庭农场,以自有牡丹基地为基础,开发了保康牡丹籽油、保康牡丹全花茶等产品,农场以开展保康牡丹和本地特色苗木繁育、选优、栽培、市场开发为基础,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发展生态产业。农场积极带动当地贫困户、其他农户及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
另外,襄阳各地也在积极发展观赏牡丹,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来源:汉水襄阳综合
编辑:彭梦迪
审核:汪锐 释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