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新发现一处清代洞寨摩崖石刻

近日,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成员在配合保康县“四普”办工作专班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保康县两峪乡调查发现清代摩崖石刻1处。该摩岩位于两峪乡芭桃村蜡树岩洞寨内,同时还在洞内发现石碑1通。

蜡树岩洞寨位于海拔约1200米的喀斯特地貌绝壁上,地势险峻,洞口隐蔽。调查人员耗时两小时才寻访至此。经现场勘察,摩崖石刻通高70厘米、宽120厘米,阴刻楷书,右侧落款“咸丰八年冬月初六日立”。石碑通高150厘米,宽95厘米,阴刻楷书,左侧书写“蜡树岩洞记”,右侧落款“大清咸丰八年冬月初六日立”。


保康县文联副主席、拾穗者成员陈先瑞介绍,洞内发现的摩崖石刻和石碑为青石材质,碑文记载了咸丰年间,当地百姓朱从金独自出资开修洞窟,修建防御工事的历史。碑文提及的“嘉初年,白莲猖狂;咸丰御极,红巾猖乱”,印证了清代鄂西北白莲教和红巾军两次运动中民间自保的史实。

陈先瑞进一步介绍,蜡树岩洞寨为典型喀斯特地貌,洞寨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洞寨面积约7平方米,洞寨门处有人工开凿痕迹;上层洞寨面积约20平方米,需要辅助木梯进入,洞内呈三层台阶式分布,有大量人工开凿痕迹。摩崖石刻和石碑皆位于上层洞寨一层台阶处。洞寨外修建高约4米的石砌寨墙,寨墙内修有石坑。洞寨兼具防御与居住功能,险要地势与碑刻文献互为佐证。


保康县“四普”办工作专班介绍,此次新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区域历史研究资料,对襄阳山寨和摩崖石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据悉,目前襄阳已调查发现我市共有石窟寺15处、摩崖石刻类文物10处。

记者:张亚婷

编辑:廖双玉|校对:王怡雯

责编:严巍|审核:刘德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