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当能造!襄城奔向新质,攀“新”而上

当千年古城邂逅新型工业化浪潮,会迸发怎样的发展势能?加快夯实招商引资、技改投资基础,推动产业提能、链条聚能、创新强能,全力书写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这个春天,襄城正迸发着打造新型工业强区的蓬勃活力。

双资驱动  打造产业新地标

在襄城区2025年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现场,12个总投资36.16亿元的优质项目集中落地。

12个集中签约的项目,既有瞄准欧美、东南亚市场打造农产品深加工标杆的粉皮粉丝出口基地,也有投资2.7亿元的非遗文创产业园,还有风电储能新能源新赛道项目,标志着2025襄城“招商破冰行动首战告捷。

603文创园执行董事总经理杨斌介绍:此次升级改造离不开襄城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各部门积极为园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贴心服务,从项目规划到落地实施,全程跟踪指导,助力企业解决资金、用地等难题。

中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顺庆说:“我们非常看好襄城区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和交通优势,计划在襄城区投资建设粉皮粉丝出口项目,主要生产高品质的粉皮粉丝产品,项目建成后年出口额预计可达2000万美金。”

招商引资的开门红,源自襄城资源招商、产业招商、基金招商、乡情招商的创新,一本《襄城区招商手册》在手,即可清晰梳理出投资优势、资源清单、龙头企业等核心要素,化繁就简、精准发力。

襄城区招商中心主任杨晶晶说:“建立2025年重点项目签约清单,潜在招商信息库及精准外出招商计划,实现靶向招商,当前重点推进表面处理产业园、蒸汽产业园、南京机电铜合金铸造等优质项目,通过专班推进、清单管理、全流程服务,确保项目快速落地见效。”

服务项目没有新旧。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襄阳金达成公司精细化工生产线节能降碳改造项目正加快推进,通过立项争资,这个项目获得了100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支持。

襄阳金达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震说:“项目改造预计今年9月份结束,会实现人力资源这个成本降低70%,我们的一个产值会增加个70%,能源消耗这一块会降低15%到20%。”

创新提能   激活经济新引擎

“增长”是企业永恒的课题,能否保持持续增长,谋得更多盈利点,直接关乎企业乃至产业的兴衰。在襄城技术研发、产线改造成为这个课题的突破口。

得益于企业自主研发的脱硝催化剂,一开年,湖北中油环保的两条危废焚烧线就马力全开,处置能力达到每天160吨,同时,脱硝催化剂使用成本却降低了10%。

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集团生产技术部总监陈涛说:“脱硝催化剂用于危废焚烧的烟气治理,使得公司的烟气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相比于国家标准可减少污染物排放80%以上。2024年襄阳公司处置41000多吨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实现了8000多万元的营业收入。”

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集团董事长孙建成说:“危废处置行业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拥有更多专利意味着掌握了更多先进的处理技术和工艺,可以形成差异化竞争,有助于企业吸引更多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以技术创新直击行业痛点,多年来,湖北中油环保持续深耕技术研发。到目前,公司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41项,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这一主营业务拓展到全国7个省份,年处置量超32万吨。

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集团董事长孙建成说:“2025年中油环保将结合专利申请,持续推进技术工艺升级,优化处置设备和工艺路线,完善精细化管理措施,持续提升危废焚烧和综合处置的产能利用率,危废焚烧处置产能利用率不低于92%,综合处置产能利用率不低于15%。”

在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投资7000多万元的生物质二期项目也正加紧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物质运维部副主任杨涛说:“华电襄阳公司生物质二期项目,每小时可处理生物质农林废弃物10吨,折算发电功率13.2兆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1万吨。”

抢抓全国碳市场交易风口,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积极建设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机组,全面掌握市场主动权。

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钧为说:“积极推进生物质发电后续项目建设,对公司而言,当前生物质掺烧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在碳市场进行交易或者替代,每年可以减少数百万元的资金支出。”

襄城区经信局总经济师张政说:“经信部门切实以奖补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来撬动企业自身技改上的大投入,从而激发企业技改提能的积极性,并推动科技型骨干企业、院士专家进企业、资深高校帮企业,助力我区工业企业在合成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提效上进一步优化路径、降本增效,以技术改造打造新质生产力,以工艺优化换取产品竞争力,以研发实力彰显企业品牌力。”

聚链成势   构筑产业新生态

在襄城经济开发区,投资20亿元的睿派科技,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正拔节生长。作为襄城新能源材料产业链的“关键拼图”,它的落地也标志着襄城实现了从“磷矿到正极材料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

湖北睿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水发介绍:目前,项目18栋厂房基本封顶,正在陆续进行设备安装,第一台设备已于2月26日进厂安装,部分车间预计年中调试运行生产,预计今年底整个产线全部运行生产,主要从事新能源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和锂电池材料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新能源新材料是襄城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睿派科技的落地为产业链下游补齐了最后一环。上游正极材料生产商湖北锂源,总投资1.98亿元的正极材料研发检测转化平台项目,已完成整体建设的73%,预计在今年底全面建成。

湖北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生产经理张玉会说:“可用于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物理化学两大方面所有性能的检测,实现检测成果和正极材料性能提升的相互转化,加快构建从磷矿资源到新能源电池、新能源装备的全产业链建设。”

襄城产业链持续纵深发展的背后,是职能部门与企业同呼吸、齐发力的双向奔赴。

湖北睿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水发说:“在办公楼和宿舍没有建成之前,襄城区就将他们经开区的部分办公楼无偿给我们使用,还帮我们解决了一百名员工住宿的问题,同时安排了专班,第一时间帮我们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电气等相关事项。”

湖北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张玉会说:“正极材料研发检测转化平台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2642万元,目前已经到付了1485万元,也增加了我们企业在襄城发展的信心。”

襄城区经信局总经济师张政说:“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靠前服务当好企业店小二,推进项目程序办理,第一时间解决项目推进过程遇到的难题,并积极争取‘两新两重’超长期国债项目的申报,对接企业简化申报流程,完善申报资料。”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今年以来,襄城共储备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项目124个,总投资362亿元,共拟申请资金196亿元。这当中,4个中央预算内项目已下达资金。随着“两资三能”工程的深入推进,千年古城正谱写新型工业化时代华章。

襄城区区长张永红说:“襄城区切实践行务本务实、真抓实干作风,把‘两资三能’作为核心工作,一切资源力量向‘两资三能’集中,所有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市场主体上。找准自身优势和国家政策的结合点谋划争取项目,开展以商招商、资源招商、环境招商,鄂西北新型绿色环保表面处理产业园、航天化学产业园三期、南京机电襄阳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襄城,全面开展‘四上’企业走访,实打实帮助破解投产、经营、达效堵点,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持续强链聚能,建强产业集群。”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刘尚坤 解家卫 | 通讯员:唐姗姗

编辑:刘斌贝 | 校对:刘媛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