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公园文化激活城市“绿芯” 绘就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画卷”

阳春三月,古城内外杨柳吐绿,新花栖木。漫步在月亮湾公园,行走在护城江畔,但见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水天交织处鸟飞鱼跃,步步皆景、处处入画……近年来,襄阳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着力构建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

目前,襄阳城区已建成公园330多个,总面积超2180万平方米。通过见“缝”插“绿”,“美颜”城市边角地、零星空地、废弃地,建设“口袋公园”200余处,让群众推窗见绿、移步见景。随着城市公园建设深入,城市景观优化升级,生产、生态与生活的良性循环,诠释着襄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机与活力。

推动共建共享,营造生态绿色空间

因人而兴,与城共生。公园作为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公共开放空间,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及康健的主要场所。从古至今,襄阳这座古都,远有山近有水,生态本底优良,人文底蕴深厚,城市自然融合,具有发展城市公园很好的先天条件和发展优势。近年来,襄阳建设完成襄水源生态公园、凤林古渡生态公园、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等大型公园50多处,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4.15平方米,“城在园中、园在城中、路在景中、人在画中”正逐渐成为现实。

水榭亭台、小桥曲径、绿树掩映、花草层叠,流水穿园而过……形成了“脚下是草、远处是水流、对面是山”的“山、村、田、溪”自然本色,襄水源生态公园三百亩的山水诗韵,绘就出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公园总面积20万平方米,草林水面积占比97%以上,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渗、滞、蓄、净、用、排”功能,发挥沟渠、坑塘、湿地和河流等“海绵”作用,成为市民新的休闲娱乐好去处。

襄水源生态公园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凤林古渡公园坐落于襄水入江口,百亩之地,演绎着“云树蒹葭,江口古渡”的千年幽情。公园水系丰沛纵横,岸边水松苍翠、芦苇摇曳,堤坝上草坪成片、花径芬芳,江口湿地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六大景观,如诗如画,襄阳的历史底蕴与自然风光在此交融,让游客在自然的润泽中,领略文化的深沉魅力。亲水平台、石板路、凌霄廊架,为市民与游客铺就休闲之路,尽享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公园的建成,不仅使昔日荒凉杂乱的凤凰滩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而且使湮没遗弃的历史文化遗存得以重新彰显。

凤林古渡生态公园

岸芷汀兰、水草丰美、鱼翔浅底、百鸟婉转,两岸竹木青葱翠叠,地被花草错落有致,平整园路蜿蜒向前,桥亭驿站点缀其间……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位于“城市绿心”鱼梁洲的中心,占地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接近全洲体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目前襄阳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公园由一条水系迂回环绕,拱桥、园路顺势串连,两岸被大片绿色环抱,斑斓五彩的鲜花点缀其间,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

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

完善绿地功能,打造公园活动新场景

2024年,襄阳市加快建设品质生活宜居地,着力提升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质感,不断拓展城市绿色空间,鹿鸣公园、洪山头公园、火石山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等一大批城市公园建设开放,实现了步步见绿、百米见景,以“两山”理念为底色的美丽襄阳,绘就出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新景象。

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水系环绕……2024年7月鹿鸣公园正式开园,包含5万平方米生态湖域和9万平方米城市公园,将传统公园的休憩游玩功能、城市景观“绿芯”和丰富多元的活力运动区有机结合在一起。公园内设有1.2公里环湖健康绿道、六大主题功能区、户外特色运动场,将传统公园的休憩游玩功能、城市景观和丰富多元的活力运动区有机结合,让这里有新意、有绿意、有诗意。

鹿鸣公园

襄阳市洪山头公园位于六两河大桥至鹿门大桥之间,2024年12月开园。公园规划总面积116公顷,是集生态保护、文化娱乐、旅游观光、运动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城市公园。园区内精心打造八大特色主题活动区,是襄阳市襄州区河流岸线保护利用与水生态保护“一江两河”治理项目的重要建设节点之一。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还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洪山头公园

2024年10月,襄阳市火石山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粉黛乱子草绽放,引得市民前来游玩拍照。火石山曾是垃圾填埋场,占地127亩。经过生态修复,让曾经的“垃圾山”变成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公园内划分了知识宣教区、游戏互动区、休闲游览区等多个独具特色的功能区域,设置了垃圾分类主题小品和宣传设施,形成了成区成片的生态景观,集“科普性、功能性、美观性、参与性”于一体。

火石山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建设口袋公园,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

城市公园是美好生活的“标配”。“口袋公园”作为市民家门口的公园,是城市生态休闲系统的重要补充。近年来,我市见“缝”插“绿”,“美颜”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废弃地,建设“口袋公园”267处。“口袋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襄阳市的大街小巷,提升了城市“颜值”,于“方寸”间持续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清河口附近的“口袋公园”,原是一段废弃铁路通道,路上荒草丛生,经过专业的景观设计和绿化改造后华丽变身。铁路两侧旧房墙面上的手绘画,讲述着射雕英雄传、铁路发展史。这里已成集景观、绿化于一体的“网红”打卡点。

樊城区清河口“口袋公园”

三水连通“口袋公园”位于襄阳古城西门桥附近,背靠襄阳古城墙,将汉水、护城河和襄水连通,植物搭配以五针松、乌桕、含笑、桂花为主,配有休闲座椅,为市民提供舒适的游玩环境。

三水连通“口袋公园”

位于襄阳市樊城区董台社区居委会附近的一处“口袋公园”面积在2000平米左右,配套有健身器材、廊架,还栽种了绿植增加了绿化面积。昔日杂草丛生的垃圾堆放角落,如今已变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董台社区“口袋公园”

东襄华府海绵主题公园是首个展现环保魅力的”口袋公园“,位于洪山路与永安南路交会处,占地近2000平方米。公园建设采用透水铺装及旱溪施工,增设200余平方米蓄水盲沟,建设9座渗透、收纳雨水井和溢流井,透水混凝土铺装355平方米,设置坡向绿地和引水设施,总调蓄水容积逾12立方米,实现雨水减排新高度。

东襄华府海绵主题公园

绿意滋养心灵,居民幸福感的“充电站”

人们常把城市比作“钢筋水泥的森林”,为了让城市多一点绿色,不断提升主城区城市绿化的品质,满足市民休闲散步、亲近自然的需求,近年来襄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淹七军公园、桃园公园接连落地而生,让人们身心得到充电和释放。

在襄阳市卧龙大道和七里河路交叉口一处被高楼包围的水淹七军公园,是融林地、湿地、绿地、水溪等多种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是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氧吧”。“站在自家阳台就能看到一片绿色,出门走几步就是公园。”市民杨女士道出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欣喜。水淹七军公园占地面积约21公顷,其中人工湖生态湿地面积37000平方米,以三国时期“水淹七军”的故事为主题,以水系、园林为主线,在山水设计上融入“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理念,实现了景观和功能的协调统一。公园内重点打造了花海户外运动区、三国文化展示区和湿地浮岛游赏区,融海绵城市与历史文化于一体,成为一处新的城市“绿色”名片。

水淹七军公园(谢勇摄)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今年5月即将开园的桃园公园,也是身处居民区腹地的一片“绿色”!公园位于襄阳市高新区桃园路与汉江北路交汇处,以“桃园新园,共享乐园”为主题,旨在打造区域活力中心。桃园公园通过山脉和水脉,形成山环水绕的特点,并结合景观及活动节点要素,打造动静相宜、宜游宜乐的生态自然风光。其中绿地率74.61%,水体占比率11.29%,水体面积9334.2平方米。公园内还设有一个市民主题馆和两个驿站。

建设中的桃园公园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邂逅“诗和远方”。位于襄阳市东津新区的白鹭湖趣野生态公园是襄阳市首个“儿童友好型”生态公园,预计2025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公园总规划面积超10万方,以“生态研学、自然趣野”为主题,规划打造白鹭树阵广场、白鹭浮屿、奇趣谷、鹭栖康养区、鹭语研学区、鹭羽运动区等6大功能区,满足老中青幼全龄段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及日常休闲娱乐的需求。

白鹭湖趣野生态公园规划图

襄阳以公园为笔,绘就了一幅“暖实力”与“高颜值”并存的城市画卷。未来,长门公园、虎头山智慧体育公园等一批大型公园将陆续建成开放。襄阳将更加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推动公园形态与生活、生态空间相得益彰,构建园林一体的城市格局,实现公园与街道、住宅、河道、水面等相互交融,让襄阳成为出门见绿、推门入园、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宜居之地。

来源:襄阳综合广播

编辑:王晓|校对:杨霞

审核:蔡彦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