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建支点 履职在一线丨全国人大代表王莉:倾听群众呼声 破解养老难题

“您提出的楼梯加装扶手的建议确实对老年人有帮助,但安装资金从哪里来是个问题。”“专供老年人的幸福食堂想一直开着,就必须解决供需精准匹配的难题。”2月20日,全国人大代表、襄城公厕公司党支部书记王莉来到襄城区民主路社区,就拟提交全国两会的关于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及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征求居民意见。

王莉(左)查看社区老年人活动场地。

民主路社区地处老城区,辖区内老旧小区聚集,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704人,占总人口的22%,且大多数老人的子女外出工作,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强烈。多年来,该社区在适老化改造、加强养老服务方面有诸多探索,与王莉此次的建议方向一致。为了让建议适配性强,能精准服务老年群体,王莉将建议带到社区,想在实际中先“实验”。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王莉,社区此前广泛收集老年居民的意见建议时发现,需求最强烈是急症便利就医、慢性病日常护理;楼梯间、活动场地等处建设无障碍设施;养老食堂持续长期开放等。

社区居民贾洪今年63岁,他日常需要照顾90岁的岳母。王莉将建议具体措施念给他听后,贾洪领着王莉去看了家里安装的扶手,并对王莉说出了需求:“家里还好,但我们外出时无障碍设施还是不足。”

王莉说,今年她适时提出养老扶老方面的建议,并不是一时之想,而是多年调研、思考的结果。

作为公厕管理者,王莉与众多社区的工作人员很熟悉,与普通家庭民众很亲密。建议中的“部分小区水电线路老化,存在漏电、短路、水管破裂等风险”“老旧小区的房屋门窗密封性差,隔音、隔热效果不佳,影响老年人休息”都是来自她日常入户帮困时,老人们跟她唠嗑的真实诉求。

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王莉发现,现阶段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部署,缺乏适老化改造设计与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区居家养老仍是现在的主要养老形式,没有配套的场地和设施,社区养老就没有办法扎实落地。”王莉表示,只有补齐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短板,优化公共设施适老化设计,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配套建设,完善养老服务的设施站点,发挥街道社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带动作用,才能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

案由从细处来,建议往小处做。聚焦农村厕所革命、锁定群众停车难问题、倡导再生资源回收……一直以来,选择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作为小切口,积极开展代表履职调研,做到以小见大、以小促大,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王莉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后始终践行的履职诺言。

2024年,王莉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压实垃圾分类工作中物业主体责任的建议》,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回复,印发了《开展“加强物业管理 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实施方案》,来引导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居民养成文明习惯。随着建议的稳步落实,王莉信心倍增。今年,她准备充分,将以饱满的热情赴京履职。

记者手记

从群众中来 为群众谋事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公厕日常管理的工人代表,王莉的生活几乎就是在公厕、居民小区和单位之间往返。

她的心中装着大伙儿,说哪家下水管网不通,或者哪个小区厕所水阀漏水,她就会跟着工人一起到现场查看。即便不是公厕的管理范围,她也接下活儿认真干。

从群众中来,为群众谋事。王莉始终想的是大家的困难,百姓的不便。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王莉将履职融入日常。她的履职足迹,是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过程。她说,在履职过程中体会最深刻的是,不仅要在工作中自我奉献,更要关注民生民情,积极作为,为解决百姓难题贡献智慧和力量。唯有这样,才能不负群众的信任与重托。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周娜丨通讯员:李加胜 杨胜男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