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谋远启新程 实干争先谱新篇
2月6日,全市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大会在宜城市干部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会议结束后,记者就宜城市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围绕新的发展定位,全力打造“一枢纽三基地”,早日实现冲刺全国百强县、打造汉江流域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远景目标,采访了宜城市委书记武义泉。
宜城市区全景 通讯员李勤 摄
宜城将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统筹扩大增量和盘活存量,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加大立项争资力度。建立健全立项争资工作机制,抢抓国家政策新机遇,紧扣国家中西部战略布局和自身资源禀赋,瞄准政策资金投向密集领域,用好政府有形之手,紧紧围绕产业类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防洪排涝、生态环保、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紧迫的民生工程等领域,积极谋划包装一批特别国债及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项目。
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按照“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增强整体经济实力、有利于发挥宜城比较优势、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感)”原则,巩固深化“内招”“外招”打法,学习运用资源招商、产业招商、环境招商、乡情招商等新模式,在盘活闲置资产的同时,依托园区和产业基础,用好市场无形之手,引进落户一批煤化工、硝基化工、磷化工、医药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关键性、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
三是提升招商引资质效。牢固树立两条“生命线(招商引资是发展的生命线、招商项目质效是招商引资工作的生命线)”理念,优化调整招商考核方式,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坚持“亩产论英雄”,每年扎实引进一批符合宜城发展方向、能够带来税收和就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形成一批生命周期达5年以上的纳税企业梯队,推动招商引资从“重数量、重签约”向“更重质量、更重落地”转变,坚决杜绝虚假招商、数字招商、输血式招商和买商等“假招商”行为。
建立健全全要素保障机制
厚植产业发展新沃土
宜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1%,绿化率达到28%。 通讯员李勤 摄
记者:好的服务环境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新的一年,宜城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上有哪些举措?
发展的基础在项目,宜城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全要素保障机制,推动要素向产业企业聚拢、服务向项目工程聚合,厚植产业发展新沃土。
一是持续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用好用活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做优做实本级项目管理服务“五大机制”,主动围绕项目招引、指标配备、开工入库等提供全过程精准服务,持续降低企业用能、用人、物流、融资等成本,确保全年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32亿元、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162亿元。
二是精心培育龙头企业。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头号工程,落实市级领导包保制度,编制完善“一企一策”培育龙头企业实施方案,分层分类制定企业帮扶措施,助力嘉施利、共同药业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管理创新和服务变革,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一体构建,加快形成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用心用力服务企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优化政策服务为抓手,大力提升落实服务效能,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营造宜居宜业的服务环境,巩固宜城发展的“软支撑”。
“人生能有几回搏”
激扬真抓实干精气神
宜城鲤鱼湖畔风景宜人 通讯员李勤 摄
记者:省、襄阳“新春第一会”强调,湖北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宜城如何抢抓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多挑重担、多做贡献?
省、市“新春第一会”,旗帜鲜明地向全社会传递了全省上下大抓发展的坚定决心,释放了以更大魄力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强烈信号。宜城将以“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干劲,激扬真抓实干精气神。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做实干家不做评论家,当干将不当谈将,唯干唯实唯先,善谋善作善成。
一是摒弃“守旧安逸”态度。坚持拉升标杆、勇争一流,强化比拼争先意识,与好的比、与快的赛、与强的竞,做到经常性工作干出新标准,周期性工作干出新特色,大项性工作干出新品牌。
二是发扬“敢打敢拼”作风。保持“杀出一条血路来”的胆略气魄,以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的精神状态和行动姿态,把多件事干成一件事,在一件事中把多件事都干好,推动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到实处、转化为发展实效。
三是强化“闭环管理”思维。坚持目标导向、全局观念,统筹资源要素整体谋划推进,实施“五化”管理,加强过程管控,狠抓督查督办,全面掌握进度,形成工作闭环,确保各项工作始终与市委同向合拍、同频共振。
记者:宋敏|通讯员:王小峰 汤伟峰 李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