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党史工作者经多年调查研究和考证,遵义会议结束后,是襄阳人毛庭芳安排把遵义会议的“红色电波”发给红军一、二、三、五、六、九军团,红四方面军以及江西苏区中共分局。而具体执行这一重要任务的则是毛庭芳的同乡尤清选。
遵义会议旧址
毛庭芳,原名毛明厚,又名毛定方,1905出生于襄阳县双沟镇吴家河村。1921年夏,毛庭芳考入襄阳城内的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受萧楚女教育,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参加了反对封建学阀的二师学潮,是被反动校方开除的36名离校团成员之一。1926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党组织向团中央推荐前往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第二十五师任连指导员、团参谋。1927年8月1日随叶挺部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5月,在中央军委秘书处任中央军委秘书处处长、中央军委兵运书记等职,后被派往苏联学习。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1932年,毛庭芳任红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管理机要工作。1933年,红军总司令部与军委合并,毛庭芳任机要科长。1935年1月,遵义会议时,毛庭芳任红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长,负责安排把遵义会议的“红色电波”发给红军一、二、三、五、六、九军团,红四方面军以及江西苏区中共分局。而具体执行这一重要任务的则是毛庭芳的同乡尤清选。
根据1982年、1983年襄樊市和襄阳县两级党史部门分别在北京等地调查,以及黄火青同志的回忆,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万7千多人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投奔红军,襄阳籍罗忠毅、吕麟、罗亚平、罗宗和、尤清选等40多人参加了这次起义。
尤清选,原名尤静轩,出生年月不详,原襄阳县尹集与南漳丁集(现南漳九集)交界处人。1927年投考冯玉祥部第二集团军第十四路军第十二师在襄阳城开办的中山军事政治学校,同罗亚平、罗宗和一起学习电译专业。后在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个团里任电译员。他在江西前线曾两次被红军俘虏,第一次他把电台留下后跑回第二十六路军;第二次,他又带一部电台,被红军“俘”去。宁都起义后,尤清选曾任军委无线电营一分队译报员。1934年10月,尤清选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随红军总司令部到达遵义。遵义会议结束后,按照毛庭芳的要求负责用无线电台向红军各部队发布遵义会议内容。
油画:遵义会议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尤清选被调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一台担任报务员,1936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一起抵达陕北。全面抗战爆发后,尤清选担任军委三局直属电台三分队队长,1938年春调八路军第120师工作,任师部电台少校大队长,1939年1月曾在河北肃宁举办120师第二届无线电报务培训班上,手把手为八路军培养了大量无线电技术人才。120师主力回师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后,尤清选调任八路军晋绥军区无线电台大队任大队长。1941年11月,尤清选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被侵华日军俘虏,后在战俘营中被日军杀害,具体遇害时间、地点不详。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贵勇 | 通讯员:梁发双
编辑:黄娟 | 校对:刘媛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