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与养老近在咫尺,会让养老生活更踏实,本市有乡镇十年前就让养老院与卫生院毗邻而建,尝试医养结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如何融合打造养老模式,来看看本市近年来的探索实践。
冬天午饭后,坐在院子银杏树下晒太阳,对谷城石花夕阳红医养康复中心的老人来说,是个惬意的生活小习惯。这里位于城乡接合部,去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称号,建成已逾10年。老人在这里可养老可医疗,不少失能特困老人,已把这儿当成第二个家。
81岁老人艾茂华说:“我还吃胖了,长了30斤,在这养老确实好,对面有医院,有什么病及时地看,每天还过来量血压,问长问短问我有啥不舒服。”
84岁老人程菊饭说:“看病也方便,只要你不舒服,医生都来了。 ”
在很多人印象中,养老服务在农村是个短板,而这里的康复中心经过了十年摸索经营。2014年,考虑到周边村庄老人的养老需求,石花中心卫生院将闲置的住院楼参照宾馆标准和适老化功能需求进行改造,除必备的养老功能区域外,还设置有护士站、医疗处置室、康复训练室、综合能力评估室等。改造后的康养楼,与石花中心卫生院医疗楼毗邻。
谷城石花夕阳红康复中心主任郭迎菊说:“我们这边的老人有问题的话,我们一个电话打去,医生马上就可以赶到老人身边,医疗不用出门。需要住院我们就送到对面去做治疗,五分钟之内送到。”
这家康复中心里,连续6年入住老人的人数在55至74人之间,入住率占实际运行床位的七成到九成。服务对象以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为主,占比一直保持65%以上。
谷城石花夕阳红康复中心主任郭迎菊说:“我们今天在院58人中,有31人是80岁以上的老人,最高90多岁了,90多岁的也有十几人。”
为了保证这些高龄老人的医养需求,康复中心配备有14名医护、2名康复治疗师和23名护理员。
谷城石花夕阳红康复中心主任郭迎菊说:“这是发药区,一个老人一个药盒,一定看服到口。有的老人你发给他,他不一定吃,他还有藏药的情况。”
89岁老人赵义正说:“我这病都要不断地吃药,他们每天按照我的药量发药,我在家经常忘记吃。”
这种康养模式,得到了社会认可,也让这家康复中心在2024年1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称号,全省只有三家。
据市民政局介绍,目前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8万多人,全市共有200多家养老机构,但现有正常运营的医养结合机构只有23家,医养结合床位近4000张。类似这种“卫生院+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模式,本市不少乡镇正在尝试铺开,比如南漳县武安镇中心卫生院康养中心、保康县城关镇的颐养中心等。
南漳县武安镇中心卫生院康养中心主任陈维荣说:“优势就是共享医疗团队和医疗设备,并将医院的特色中医融入老年人康复中,为他们提供中医药咨询、针灸等理疗服务。”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工作人员鲁静说:“民政部门积极与卫健部门对接,推进医疗养老机构全面签约合作,社会福利院、养老院与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签订医疗合作协议,签约率100%。目前全市23家医养结合机构在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类型主要有公办,民办,公建民营等三种形式。”
不过长久以来,“医”和“养”分属两个不同系统,在融合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困难。另外,医疗投入高、资质申请难等,也是导致医养结合机构占比不高的原因。
襄城区老年养护中心负责人薛顺江说:“很多地方要么就是医院里面不接受养老,养老院里面就是简单的一个医疗治疗,有个护士给老人量体温,量血压。”
一个多月前,位于襄城盛丰路的襄城区老年养护中心正式营业,它既是一家养老院,也是一家医院,看病与养老近在咫尺。而有了医养结合,人们就会考虑,收费会不会贵?这家养护中心每个月的入住费用是3000至5000元,开业半个月后,已经有20多位失能老人入住。
老人家属张女士说:“觉得这个地方环境特别好,再一个这个设备、医务人员齐全,服务态度也好。”
襄城区老年养护中心负责人薛顺江说:“护士站在这儿,有呼叫器,护士站都可以24小时监控,一分钟的时间到病房,进行各种医院抢救。”
据襄城区老年养护中心投资方介绍,他们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了医养结合的老年养护中心,市场需求都看好。也正是集团化运作,弥补了医疗成本的大投入。
襄城区老年养护中心负责人薛顺江说:“很多养老院的投入,医疗不仅是硬件上设备上的投入,更需要一个团队的投入,团队就需要运营,这个成本方面投入,他的回报肯定不成正比。像我们做的是一个集团化,我把规模做大了,我的整个利润也就上来了。”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对开办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他们看来,除了政府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外,鼓励吸引有实力的养老企业走跨区域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道路,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才能提高全社会的养老行业服务水平。
谷城石花夕阳红康复中心主任郭迎菊说:“按照民政部门的要求,失能半失能老人护工占比是1比3,我们一个失能老人,我们就收3,180元,刨去他的生活费,水电费,护工费,其实我们盈利很少。”
襄城区老年养护中心负责人薛顺江说:“还是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建民营,这样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方向。”
据了解,上个月,国家卫健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了《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希望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比如在加强质量管理方面,提出将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纳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联体统一管理;在提升服务质效方面,提出推广团队服务模式,建立由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康复治疗人员等组成的服务团队,提供综合连续的健康服务。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方兵
编辑:魏海峰 | 校对:黄娟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