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这两年,樊城区太平店镇田山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与鹿结缘,大胆探索以产聚人、凭股共富,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提到田山村,不能不提鹿。2021年,占地23亩的田山鹿园正式建成,这其中,集体土地以股代租参与鹿园分红格外醒目。
樊城区太平店镇田山村负责人郭秉超:“当时也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当时也想的很简单,我们只收点土地租金,不跟它入股,但是我们觉得集体经济,首先打铁要自身硬,所以我们遇到困难要敢面对要克服。”
田山村的困难,与发展相关。2020年底,串联起22个村的樊城区1号公路全线通车,作为重要节点,田山村村容村貌大幅提升,但水涨船高的维护费用却倒逼村集体经济必须有所作为。
樊城区太平店镇田山村负责人郭秉超:“2021年前可以说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这一块,我们算了下账,‘小三园’损坏,道路清扫绿化,一年得3万元左右,如果要是没有及时维护,只会环境变得更差。”
让美丽乡村看得见、能持续,不仅事关环境,更关系人心民心。而对于重资产运行的特色养殖, 通过村民协商村集体经济的注入,企业与村民利益绑定,鹿园减轻了固定资产投入的压力,也聚足了发展的人气。
樊城区太平店镇田山村负责人郭秉超:“施工的时候,我们村民都很积极地支持建设,一个人也就是几十块钱,半工半酬不到半年时间这个场就建起了。”
襄阳传鼎鹿业负责人汪涛:“差不多我们第一年也就是几十万元的营业额,每年递增,差不多今年能达到三百多万吧。”
迈出了第一步,发展的惯性开始发力。田山村背靠大型企业,曾经也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们就近务工收入大幅降低,务工的目的地越来越远,村级空心化逐步显现。
规模化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于田山村来说,小地块如何聚沙成塔,关键点就在于群众的向心。这两天,虽然气温骤变,村民寿随英还是会到村里的98亩集体种植园去看看,用她的话说,这可都是咱们自己的。
樊城区太平店镇田山村村民寿随英:“有变化,老百姓有收入了,他就高兴,如果要是没有啥变化,老百姓没有收入,还不抵以前,肯定抵触心理就大。”
沿着鹿园的来时“路”,今年,田山村又以群众入股的方式将村民们的小地块组成了种植园,除了流转租金外,每到收获季村民们还可以尝到黄桃、枇杷、梨等时令水果。
樊城区太平店镇田山村村民王建设:“每个品种出来以后,给老百姓每户弄10斤,有几个品种就弄几种,叫大家伙都尝尝,有福大家享。”
有福大家享。如今,田山村正在谋划对村里剩余400多亩荒地和100多亩林地的规划使用,今年,他们将全面冲刺集体经济收入过50万元。
襄阳传鼎鹿业负责人汪涛:“准备把电商这一块,酱牛肉、预制鹿肉火锅这块提上日程,跟一些有资质的食品企业我们在洽谈。”
樊城区太平店镇田山村村民寿随英:“这里面干活,你像这割草,他都要给你,你做一天他都要付给你多少钱,这不就是收入吗?”
樊城区太平店镇田山村村民王建设:“它的效益,比如说入股的,要分红之类的,他就是水涨船高,效益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富民产业,田山村的实践关键在于理清了乡村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渠道和方向,通过实干将集体经济从“人人有,人人没份” 变成“人人有份,人人有” 带领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基层永远是发展动力最为澎湃的地方,敢想敢干又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活力, 我们乐见更多敢于探索试新的“田山”出现在广袤的乡村大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张晋 解家卫
编辑:刘媛 | 校对:刘斌贝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