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襄阳 | 宜城:“小切口”推进“大纵深” 打造改革成果县域样板

一港连通“铁公水” 助力经济“加速跑”

近年来,襄阳宜城市抓住国家推动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优化物流服务供给,通过构建汉江流域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区,推动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成长为“襄阳都市圈重要组成”城市。

10月底,在襄阳小河港码头,20多辆货车排起了长龙,正在通过移动装货机将车上的货物装卸到货船上。

湖北汉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栾新国说:“今天我们发的5000吨辉绿岩是从谷城矿山运过来,准备通过水运发往江苏泰兴。我们主要是从襄城、南漳、宜城等腹地企业,用这种水运方式给客户大约成本降低了20%。”

设计年通过能力1740万吨的襄阳小河港于2022年1月开港试运行,运行两年多以来,已累计引进货种37个,开通水运航线41条,其中国际航线8条,累计完成吞吐量181.94万吨。本年度截止11月18日,已累计完成吞吐量91.25万吨,同比增长42.05%。

湖北港口集团汉江有限公司小河港分公司副总经理潘峰说:“我们通过提供全天候作业保障,一站式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上门‘量体裁衣’,改进提升港口生产设备及其作业工艺等多种方式服务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百业兴旺,交通先行。想要破解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发展多式联运是重要突破口。襄阳宜城市通过改造升级朱市货场、小河港,建设疏港铁路,以及完善连接精细化工产业园等主要工业区的公路网络,从而形成“两铁四路聚一港”的交通格局。

襄阳宜城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李贵金说:“以此为基础,积极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同步完善,浩吉铁路在临港经济区的第一条支线,疏港铁路一期已建成投运,二期正在有序推进,207国道西移宜城段项目即将交工。”

随着当地多式联运体系的不断完善,实现了生产生活资料的高效流通,进一步缩短了物资周转时间,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特别是在精细化工领域,高效的物流服务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市场先机,使得精细化工产业在全国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嘉施利(宜城)化肥有限公司物流主管李小龙说:“过去我们只能通过钟祥还有武汉来进行我们的船运业务,现在小河港开通了之后我们多了一个选择,距离更近了,短驳的费用也更少了,综合提升了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除此之外,通过S346省道、G207国道、二广高速、麻安高速、浩吉铁路以及襄北编组站等交通线路,汉江流域有超13个县(市、区)主导产业的货物经小河港运向全国各地。同时,宜城还借助公铁水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优势,全力打造小河临港经济区,不断做强产业、做大城镇、做优环境、做多人口,发挥“双集中”效能。

襄阳小河临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生宏说:“我们以襄阳小河港为支撑,锚定汉江流域临港经济高质量示范区,积极谋划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葛洲坝绿色建材、智慧绿色船舶制造产业链等适港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现代临港产业经济,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快速发展。”

“醉美莺河”是我家 共同缔造幸福河

日前,襄阳宜城市莺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全面竣工,该项目作为全省首个、全国15个幸福河湖建设试点之一,旨在把莺河打造成为“安澜、健康、宜居、智慧、文化、发展”的幸福河。如今,原本荒芜的莺河河岸已蝶变为生机勃勃的生态廊道,为当地居民带来福祉。

近日,记者在襄阳宜城市莺河幸福河湖项目漫水桥段、马蹄畈段、田集段等项目节点看到,莺河两岸绿植郁郁葱葱,河道水面清澈如镜,许多村民在此休闲散步,享受冬日乡村的美好与宁静。

襄阳宜城市板桥店镇田集村五组村民张万国说:“现在环境好了,每天晚上我们农户们吃饭以后都在路上遛弯,真是特别好,老百姓个个都伸大拇指。”

回忆起过去,村民们紧锁眉头,那时的田集老河道,岸边植被稀疏、臭气熏天。但即便如此,当地政府在推进项目之初也是困难重重。

襄阳宜城市板桥店镇田集村党支部书记刘星宇说:“我们遇到的主要阻力就是关于群众菜地的一些拆除工作,因为(当时)刚过年,很多群众需要吃菜。正好那个时候拆除菜园及他们的猪圈,群众想不通,认为我们应该是首先考虑他们的利益。”

为此,当地水利部门联合镇政府、村支两委多次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见、讲解政策,组织村民代表到共同缔造示范点参观学习,用心用情做好村民思想工作,支持度由最初的10%逐步提高至95%以上。

襄阳宜城市板桥店镇田集村七组村民杜兴成说:“我们当时提了一个简单的要求,就是把屋后面的土厕改成水厕,这个项目被批复了之后,全部建了八十几座厕所,都是一体化的水厕,环境非常好,大伙都非常高兴。”

2023年10月,莺河幸福河湖项目启动建设。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两岸生态护岸总计14.8公里,岸带自然和人工植被总覆盖度达94.5%,流域水土保持率提高至83.76%,莺河流域宜城境内防洪达标率100%。

襄阳宜城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屈广俊说:“通过核心节点建设、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 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河流功能,提高河道排涝、行洪能力,改善水体水环境,提升流域生态环境,实现‘水清 河畅 岸绿 景美 人和’的建设目标。”

项目的落地,也为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流水镇莺河村的醉美莺河景区,每逢假日就有众多游客来这里体验户外娱乐项目。

游客姚姝妍说:“今天吃了农家饭,很好吃。我们还玩了彩虹滑道和共享水枪,非常刺激,也非常好玩。”

襄阳宜城市流水镇莺河村党支部委员杨晶说:“随着我们莺河生态环境的变好,吸引了三家企业来投资兴建,醉美莺河漂流、户外露营基地、越野卡丁车基地,带动了大约80户村民就业,平均每户村民每年能增收3000元。”

为打造智慧莺河,当地还开发了莺河幸福河湖信息化平台,实现巡河管理、防洪“四预”管理、河湖问题预警管理、问题闭环处置的智慧化管理功能;建设了水质、水位、流量监测设施3处,智慧杆2处,视频监控点20处,购置无人机1台,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网络体系。

襄阳宜城市流水镇莺河村党支部委员杨晶说:“尤其是我们莺河在大力发展水上项目,智能化平台可以极大地保障我们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为我们莺河景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襄阳宜城市流水镇莺河村村民杨茂国说:“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高。”

项目的建成,既改善了河道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还实现了流域“安澜”,为当地群众创造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襄阳宜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迪说:“依托莺河幸福河湖项目,全力为流域群众建设安全河,还催生了一批新业态,持续释放‘水经济’,助力流域产业发展、群众持续增收。在莺河流域细节处展现水文化元素,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项目建设好不好的唯一标准,最大限度发动群众参与共谋、共建、共管,最终实现幸福莺河共同缔造、共同享有。”

襄阳宜城市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探索以流域为载体、以文化为引领、以农民为主体、以旅游为目的莺河文旅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今年以来,游客量达30万人次,已带动就业群众200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0%。

襄阳宜城市委书记武义泉说:“下一步,宜城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壮大化工支柱性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和省级高新区。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指引,举全市之力建设以鲤鱼湖为核心的‘城市湖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现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20万人,城区人口聚集度超过50%。以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文化资源为推引,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学习王全国同志改革事迹,加大楚皇城遗址、百里长渠等古迹的保护力度,加快宋玉辞赋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加快‘千亿级 五十强 幸福城’建设,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宜城力量。”

主管单位:襄阳市作风办

信息来源:襄阳融媒体中心

编辑:马雨帆 校对:苏琦琦

审核:刘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