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古城襄阳先来一碗襄阳牛肉面,让体内储满了这座城市的能量;离开前再来一碗,让自己还没离开就定下归期,襄阳牛肉面就有这样的魔力。
一日之计在于晨,襄阳的早晨是从一碗面开始的。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汉江,古城襄阳的面馆就开始忙碌起来。雪白的牛油与红辣椒、花椒等各式香料在慢火中融合,逐渐呈现出红彤彤的亮色,锅底的牛骨赋予汤底浓郁肉香,伴随水汽蒸腾在汤桶边萦绕,盛情邀请每一位过路人。
外地人对襄阳的初印象往往来自三国或者金庸,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侠客们的快意江湖。而襄阳牛肉面便是这一切的具象:附在表面厚厚的红辣牛油下的,是香醇的牛肉汤底,大块肉带有嚼劲,大碗面嗦到开心,配上大碗装的黄酒,真是得劲儿!
10月7日,是国庆长假最后的一天,是来襄游客返乡的日子,也是游子离开家乡远赴他乡的日子。在走之前,都还得再吃一碗襄阳牛肉面,把大美襄阳的记忆牢牢地印在心间。
樊城一桥头周边是襄阳牛肉面聚集地,桥头陈家面馆、教门街刘记面馆、赛家喜娃面馆、邓家牛腩面馆、江朋面馆……当天一大早,家家面馆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马上就要回武汉了,临走前还得吃一碗牛肉面。‘麻辣鲜香舌尖走,醇厚滋味齿间留。’这个味道,真是特别勾人!”来自武汉的张先生当天选择在江朋面馆吃面,“吃完面,再喝口浓郁的面汤,真是太满足了。”
“我们来时是在江朋面馆吃的面,走之前换一家来尝尝!”来自河北的沈女士当天选择了在桥头陈家面馆吃面。不仅如此,临走时,还为亲朋捎了些店家的礼品装襄阳牛肉面,“味道不错,带回去让家人们也尝尝襄阳牛肉面。”
襄阳人对一碗面的疯想,即使人在太空也念念不忘。2021年9月初,央视《开学第一课》将镜头对准了远在太空的航天员聂海胜。“回到地球后最想吃什么?”“最想吃的还是我们襄阳的牛杂面。”
在襄阳,店名虽写着牛肉面,其实不过是个统称,在浇头制作过程中除了牛肉,通常还会有牛杂、海带、豆腐共同加入,对应便是牛杂面、素面,而其中用浸染荤腥滋味的素菜做成素面,也别有一番精彩。
回襄探亲的林女士7日下午就要回到海南自己的家,临走前,她也和家人选择来樊城一桥头吃一碗家乡的牛肉面。
“一口面,一口蒜,一口肉,再配上一碗应时黄酒。”一碗盛满家乡味道的襄阳牛肉面让林女士吃得酣畅淋漓,“鲜、麻、辣、香四种感觉聚齐传入口腔,脑子里只剩下亲切。”
牛肉和面是蛋白质和碳水的绝配组合,南北通吃。但若要问哪里的最好吃,来过襄阳的外地人都会为这碗牛肉面加上前缀——“襄阳”。
为了这碗面,还要来襄阳。为了这碗面,要经常回襄阳。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孙修廷 张文豪 王晶
编辑:李兴会 | 校对:孙修廷
责编:黄金晶 | 审核:张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