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起爆!”9月10日下午3时许,位于谷城县五山镇四棵树村的引江补汉工程19号平洞内传出“轰隆隆”爆炸声,进尺1000米处的坚硬岩石瞬间裂开,挖掘机、运输车随即驶入,开始清运洞内渣土。
“千米是一个节点,表明前期施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获得的各项技术数据将为后期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从而提高质量、节约时间。”引江补汉工程第8标段项目部总工程师何一林说,再掘进348米,就转入输水主洞作业区,预计今年底可完成19号平洞施工任务,工期能提前2个月。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属国家重大战略。其中,谷城段途经紫金、石花、五山、冷集等4个乡镇,全长约59公里,总投资约187亿元,建设周期超9年,沿线设置1个控制闸、7个施工洞口和1条竖井,去年6月底开工建设。
“目前,19号平洞是施工速度最快、开挖进尺最深的洞穴。”引江补汉工程第8标段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贺景超说,为加快施工进度,他们采用先进的钻爆、锚固、喷护(支撑)、通风控温、衬砌、数控钢材加工、凿岩台车、液压栈桥等成套机械和精准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由单工序机械化向全工序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而且提高了作业效率。
五山镇属山区,地质结构较为复杂,隧洞围岩类型以Ⅲ类为主,但Ⅴ类占比达到13%,施工难度系数较大、要求较高。
“在穿越云母片岩、层间剪切带、断层破碎带时,存在软岩等严重变形问题,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施工安全。”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管理三部综合处处长王伟说,他们按照“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原则,采取多种支护类型相结合的方式开挖掘进,相当于为隧洞增加了一层环状保护壳,能有效阻止围岩松动和垮塌。
为全力保障国家项目建设,谷城县成立了引江补汉工程协调指挥部,积极协助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做好土地征迁、环保评审、安全评估等各项工作,同时在用工、机械调配等方面提供便利。目前,各标段施工正按时间节点如期推进。
(未经同意 不得转载)
记者:童光辉,程备|通讯员:周龙
编辑:刘惠 | 校对:程备
责编:童光辉 | 审核:牛莉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