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的杜权成,是谷城县五山镇一中教师,也是五山民间故事第六代传承人,被誉为“襄阳民间故事大王”。
2019年,五山民间故事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余年来,经7代传承人的讲述、挖掘、整理、传播,五山民间故事历久弥新,反哺着乡村大地。
1小镇故事多
杨继贤讲故事 黄大军 绘
记者:五山民间故事源于什么时期?
杜权成:五山民间故事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口头文学,口口相传,无意识地丰富了内容,形成同一母本的不同版本。
记者:主要有哪些故事?目前共收集了多少个?
杜权成:五山民间故事内容包罗万象,囊括了神话传说、地名故事、人物故事、动植物故事、生活故事等;其内容曲折生动,积极健康,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五山版的《梁祝故事》,讲述了山伯识破英台女儿身,饶有意趣;地名故事《猴儿岩传奇》讲述了一只母猴养大孤儿的感人故事。
市县地方志对五山历史记载不多,而丰富的民间故事是对历史有益的补充。比如庐陵王过班河、大修武当、荆襄流民起义、黄山垭剿匪等历史事件。
目前,民间故事收集整理了1000多个,我还掌握了2000多个有价值的故事梗概和线索。2022年出版的《五山民间故事集》第一卷,收录故事300个。目前,该书第二卷初稿基本完成,收录故事350个。第三卷也开始着手整理,计划收录故事350个。丛书预计收录故事1000个。
记者:为什么一个镇能孕育出这么多故事?
杜权成:五山镇位于谷城、丹江口、房县三地交界处,因境内有百日山、马鞍山、云雾山、邱家山、李家山五座山峰而得名。这里受秦巴文化、荆楚文化、武当文化和汉水文化的浸润,孕育了无数精彩故事。
在历史上,这里曾多次人口锐减,后来靠移民补充。人口的流动,也催生了很多好故事。五山历史上是出巧匠的地方,王木匠就是一个全活儿木匠,还精通“鲁班术”。此外,还有一代名厨留一手刘进堂,妙手回春的胡郎中,弹无虚发的猎人“胡一枪”……个个身怀绝技。他们踏百家门,吃百家饭,见多识广,很多匠人把外边的见闻带回来,经过改造,就成为了很好的故事。
2代代来相传
杜权成讲故事(受访者供图)
记者:传承保护经历了哪些阶段?
杜权成:百余年来,五山民间故事历经七代的有序传承。第一代传承人杨继贤是清末秀才,在杨家祠堂讲故事,教化乡邻,生前仿照《聊斋》,用文言文记录了百则故事,取名《乡间轶事》;第四代传承人杜玉琢,参与了潭口水库、南河电站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找到了施展的舞台,利用休息时间,用民间故事给工友鼓劲;第五代传承人刘保国、杜治群等有意识地将经典故事整理成文,把故事记录在烟盒、废旧账本上;我与妻子黄云作为第六代传承人,多年收集、整理、创作、编辑了上千个故事,掌握故事梗概和线索2000多个。第七代传承人杜天娇、张乐群等将五山故事翻译成英文,让五山故事走向世界。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五山民间故事?
杜权成:我出生在谷城县五山镇杨家老湾村,该村是鄂西北有名的“教师村”,也是襄阳市首个民间故事特色村庄。我从小听民间故事长大,祖父是老一代故事大王杜玉琢,父亲杜治群和姑父余广泉是五山民间艺术团的两位创始人。我还有两位德高望重的老邻居杨茂贤、陈长友,他们都是“故事篓子”。受这些长辈的影响,我不仅爱听民间故事,也爱讲民间故事。
1993年,我收集并整理了20多个感人的红色故事,并在报刊发表。从此以后,我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收集整理民间故事上。1997年结婚以后,妻子黄云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后来,我的女儿、侄儿、侄媳都加入我们五山民间故事相关工作的行列。我经常带领他们一起采风、整理、讲述、表演、录制、研讨。
记者:民间故事中有哪些对应的地名或遗迹?
杜权成:对应的地名或遗迹很多。庐陵王经过班河,轿夫歇脚换班,班河得名;庐陵王腰带被荆棘挂住,弹出去化作一汪清泉形成玉带湾,等等。五山镇的五座大山也与五位名人有关。传说百日山是真武祖师修仙百日之地;李家山是土匪小李胡子的落脚地;邱家山因丘处机到过而得名;马鞍山是关老爷放置马鞍子的地方;云雾山因为老子经过,所以云雾缭绕,充满祥瑞之气……
3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取得了哪些新成果?
杜权成:近几年,我们发现五山镇很多地名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除以名人姓氏命名外,还与历史事件、美好愿望、民风民俗、民间信仰、逸闻趣事等方面息息相关。比如,班河带“龙”字的地名达30多个,龙头湾、青龙潭、白龙潭、双龙潭等,除开与龙王有关,不可否认,还与百姓对庐陵王的尊崇有关。
还有,《茶圣五山考茶人》《陆羽收徒》等大量民间故事佐证了茶圣陆羽到过茶乡五山镇。五山镇还有陆羽、朱元璋、彭祖等系列故事。我们在整理五山民间故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前辈的智慧。
记者:如何让五山民间故事历久弥新?
杜权成:近年来,五山民间故事与旅游、文化、教育相结合,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五山镇连续开展了十一届年俗文化节活动,故事会都是压轴戏。我和刘保国老师曾在谷城电视台主讲了《五山夜话》方言故事,每月一期,连续两年,收视率很高。
五山四个A级景区都将故事纳入导游词,我们向四个景区捐赠了300多本《五山民间故事集》,景区负责人挑选出自己景区的故事,要求导游人人会讲述。班河大峡谷景区多次请我们辅导导游讲故事,其中《庐陵王过班河》《青龙潭的故事》《朱元璋与船头石》等故事吸引了大量游客。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把五山民间故事作为地方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五山镇中心幼儿园是全市首家“民间故事特色学校”,师生人人会讲述家乡故事,他们还开展了故事大赛,教师编写了故事绘本六本。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美术学院、辽宁大学、湖北文理学院等高校师生多次前来调研五山民间故事。
一个好故事,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足以让创作者、整理者、讲述者和研究者引以为傲。1000多个好故事,足以成为一部研究当地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声名远扬。五山民间故事正在助力五山乡村发展。未来,我们计划创建“湖北省民间故事之乡”,出版《五山民间故事集》二、三卷,创建三所民间故事传承学校,建立五山民间故事大讲堂。
记者:张亚婷;通讯员:郑宝珠
编辑:廖双玉|校对:王怡雯
责编:严巍|审核:刘德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