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九军第二十六师:鄂北第一支正规红军武装

薪火“襄”传    “史”志不渝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市上下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级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从2024年6月起,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与襄阳融媒体中心将持续推出《薪火“襄”传——襄阳党史故事》系列节目。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鄂北第一支正规红军武装——红九军第二十六师。

1930年6月,经中共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批准,由襄、枣、宜等地的红军游击队先期组成红九军第二十六师,张香山担任师长,余益庵担任党代表,王全成担任参谋长。下辖4个团,共800余人。鄂北这支红九军绝大部分是穿起军装的本地农民,它的创建不像有军队成分的部队那样,建制一蹴而就,而是凭自身力量的积累依时而生。具体说来,它有三个阶段:

以农会形式进行武装,以抗捐抗税为主要目的的起步阶段

鄂北最早的农会是程克绳在枣阳开办农民夜校时组织起来的。程克绳,字祖武,1919年10月31日和李维汉、张昆等人赴法国勤工俭学,结识了周恩来等革命志士。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离开法国赴苏联学习。1924年回国。1925年春受中共武昌地委派遣回到枣阳,在枣西程坡、翟家古城、马岗、徐窝、郑岗等地办起农民夜校 10多所,借机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至1926年8月,便在36个村建立农民联庄会,率领农民与反动当局作斗争。同时,在学员中发展,逐步建起了党的组织。1925年6月15日晚,程克绳在程家三房庙里,秘密发展了第一批党员,成员有王大中(后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九军鄂北总队总队长、1928年牺牲)、勾和金(又名勾伯坤,后任枣阳县农会主席、县委委员,1931年牺牲)、程正恒(程克绳长子,1928年牺牲)、程正堂、程正春、吴稚晖等6人,以此成立了枣阳第一个共产党小组,程克绳任组长。这些党员很快在翟家古城、蔡阳铺、降兴寺等地建立了党支部。并在程坡、蔡阳一带发动群众,利用和改造了农民自卫组织,把程坡周围的三十六村自卫组织串连一起成立了联庄会。联庄会渐渐演变成农民协会,实行自卫,抗捐抗税。就这样,程克绳领导农民开始了抗捐抗税和反封建斗争。《中国农民》1926年第九期这样报道:枣阳有三千农民荷干执戈,游行示威,反对苛捐、办赈、御匪。襄郧镇守张联升令王团长派队压迫农民与之奋斗,并不畏惧,最后得到完全胜利。1926年1月21日《团武汉地委致团中央》专门汇报枣阳、襄阳的组织情况:三十六村组织--联庄会,共数千农民,曾集会三次,第一次在去年八月间,第二次在去年十一月四日,第三次在去年十一月七日,都是壮年和青年农民。他们集会的口号是:反抗麦捐;反抗地亩捐;反抗赈灾、防匪。三十六村因有联庄会之组织和几次大的集会运动所以各项捐款都免除了。其余地方仍是一样的纳麦捐等。并且没有土匪滋扰的事在其境内发生,由是在会的农民觉得有团结自卫之必要。

这便是枣阳革命武装最初的家底。同时,参加联庄会的枣西36村就是襄枣宜根据地最初的雏形。

以军事武装形式进行组建,以夺取政权为主要目的的割据阶段

到1926年4月,全县便成立了农民协会两个,会员470人,另成立一个农民自卫团,团员160多人。次年,区农协发展到5个乡农协 79个,会员3700多人。很快,就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视,先是于1927年8月中旬指派陆沉来到鄂北与张学武、李富春取得联系,在随县成立鄂北区特委,由李富春任书记,下辖襄阳、郧阳、荆州3个地区的15个县,以襄阳、枣阳、随县3县为中心。接着于9月初派王一飞来到鄂北,在原特委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共中央鄂北区特别委员会,王一飞任书记,李富春任秘书,陆沉、张兆丰、廖划平、江浩、张学武为委员。新组建的特委领导班子决定改变立即发动鄂北秋收暴动的原订计划,仍认为鄂北秋暴要等军运,并新制定出“联樊、拥邓、倒方”的方针,即由张兆丰联络建国军司令樊钟秀,结成同盟,拥护南路军副司令邓宝珊,以打倒第一路军司令方振武。结果是,由于局势恶化,樊钟秀公开反共,张兆丰因遭敌通缉,被迫出走,致使鄂北特委“联樊倒方”的计划彻底失败。9月13日,中共中央给鄂北发出指示,严厉批评了特委的工作,深刻指出特委同志犯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农民是秋收暴动的主力军,过于相信军事,以致犯了军事投机的错误。最后中央训令鄂北特委,立即在随、枣、襄一带举行秋收暴动的宣传及行动,一切严格地遵照中央制定的两湖暴动计划执行。、

红九军二十六师宣传标语

特委决定,总指挥由时任中共枣阳县委书记的程克绳担任,程克绳领导程坡、马岗、蔡阳铺、七方、程河、双沟、张家集地万人农民武装一举拿下了枣西隆兴寺区署团防局,拉开了鄂北秋收起义的序幕。到10月上旬,便攻下枣南梁家集和枣北的邱家湾团防局,枣阳县委把缴获的枪支集中起来,组建了三十多人枪的枣阳县赤卫队。未几,又扩编为枣阳县农民赤卫总队,总队长张履中,是时拥有250余人枪,首次形成以翟家古城为中心的红色割据局面。

1927年12月,中共中央将这支农民赤卫总队改编为工农命军鄂北总队,总队长程克绳,党代表余世颂,政治部主任李实下设三个大队和一个手枪队。程克绳借鉴当年组织36村建立联庄会的经验,把联庄会、硬社改编为乡赤卫队,在区建立赤卫大队,在县建立赤卫总队。其间,总队遵照八七会议后党中央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要求,实施以农会为中心,号召一切接近农会的社会力量(如土匪、会党)于其周围实行暴动,很快形成了以马冲为中心的枣东南、以大张庄为中心的枣北、以段家营为中心的枣南、以翟家古城为中心的枣西等六块较为巩固的武装区域,其中以枣西割据区域最大,纵横五十华里,人口八万以上,这些割据的区域统称为苏区。

正式归属红军建制,以开辟革命根据地、牵制国民党军事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创建阶段

1928、1929年的革命低潮过后,1930年5月,西北军冯祥联合阎锡山反蒋,导致新一轮军阀混战爆发。蒋介石把大量精力用在运筹此事上,不久,便调集大量军队布防,战场遍及河南陕西、湖北等地,这为鄂北红九军(二十六师)的建立带来了机遇当时的中共中央军委乘机运作,要求湘、鄂、豫、陕等省抓住这个契机,通知隐蔽的同志返乡,并迅速派出精干力量深入各苏区恢复武装,领导和开展农民武装运动。中央军委特别要求湖北不仅仅是建立农民武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迅速扩增红军部队,为建立红九军创造条件。

1930年3月9日,在上海办公的中共湖北省委派执委委员聂鸿钧来到鄂北光化,撒销临时特委,重建鄂北特委,想在襄阳、宜城、南漳、谷城、钟祥、郧阳、房县、竹溪、淅川等县连线建立根据地,把鄂豫边连成一块,形成气势。

为尽早实现这个愿望,1930年4月7日,特委在襄阳城内开鄂北各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议作出三项决定:第一,号召各地插枪隐蔽的武装力量重新集结,以原起义区为中心向外扩散控制区域;第二,抽调各县游击骨干,壮大襄枣宜钟红军部队,组建主力红军;第三,组织以光化、枣阳为重点的全区地方暴动按照这个决议,5月14日,杨秀阡、余益庵等便率队打响了蔡阳铺和翟家古城战役,通过内应吴成林、徐朝龙配合,使团防局乱成一团,团总余继良仓皇出逃,红军大获全胜,一次性缴获枪支 40 多条。接着,阮荣汉@带着惠兴山、杨有鹏、徐光恩、王克勤等一起进入东门抄了团总余继良的家,抄出了蔡阳铺枪支登记册。李治邦率队与阮荣汉、翟邦才拿着这个册子挨户搜查,收缴枪支达70多条。接着,便攻打翟家古城。古城内的保董翟铸九从瞭望哨里看到黑压压的自卫军在朝河北岸抢渡,吓得仓皇而逃。杨秀阡没有去索保董翟铸九的命,而是与余益庵、翟邦才一起摸到寨墙上的团丁们背后,出其不意缴获了城内团丁们的长枪。璩家湾保安团团总璩修松得知杨秀阡和余益庵攻破了蔡阳铺和翟家古城,而自己所在团防又经不起一打,便让团丁们爬上寨墙放枪壮胆,自己则喊了两个护兵朝东面逃去。红九军没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璩家湾,轻易得了200余支枪。这就是史上记载的“一日克三镇”。

1930年5月15日,鄂北特委在蔡阳铺东北的高桥铺整编,决定建立红九军第五总队,正式隶属于红九军编制。总队长由鄂北特委委员杨秀阡同志担任,谢耀武同志任副总队长,余益庵同志任党代表。总队下设三个大队,翟邦才、李治邦、杨永崇分别任一、二、三大队大队长。16日,杨秀阡从战略的角度率队攻打黄龙垱,想把襄东至汉水通道上的钉子拔掉后开始西征。没想到于激战中牺牲,使一幅宏伟的蓝图搁置下来。正如聂鸿钧在1930年5月20日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所说:惟纪曾同志的死是很大的损失!如果这天纪曾不死,枣敌人恐慌逃散,不战可直(到)襄樊城下,至二十日可以攻到离襄十五里地的东津湾。惟纪曾死了,缺坚强指挥的人,仅打下黄龙垱,便停止了进攻。文中的纪曾即是杨秀阡,这个阶段杨秀阡一直用的张纪曾这个笔名。17日,部队在黄龙垱的朱岗再次整编,扩建为4个大队。谢耀武任总队长,余益庵任党代表。这时,鄂北特委派张香山来到第五总队,传达聂鸿钧指示:集中力量突击襄阳、枣阳、宜域、钟祥四县边界,尽快将小块割据区域连成一片,建立红色根据地。于是,余益庵、张香山、谢耀武率领第五总队到襄阳东、枣阳南动员数千人农民武装,准备到襄阳、宜城边界大干一场,建立襄枣宜钟红色区域。

6月20日,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电令,要求鄂北特委迅速组建红九军。此时的第五总队已在南征的路上。6月21日半夜时分,第五总队十五大队和李玉富的警卫队趁势包围了襄南王家集境内的胡家营民团。在赤卫队王文锦和许光才的配合下,一举活捉了胡家营反动头子胡子清、胡正台、胡正选、文明德四人,缴获长短枪三十七支。战斗结束后,许光才、王星伟、王怀芝、刘学益、白景和及肖木匠等十余人都参加了红军。

1930年6月25日,红九军第五总队在襄阳黄龙垱西陶山庙正式整编,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二十六师。张香山担任师长,副师长谢耀武,党代表余益庵,参谋长王全成,政治部主任赵英,下辖四个总队,一个警卫队,一个手枪队,警卫队下设特务营。第一总队总队长赵章甫,二总队长李治邦,三总队长翟邦才,四总队长杨永崇,警卫队长许光才,手枪队长夏明庆。总队下设大队、支队、分队。师部设号官,总队有号长,大队有号兵。师、总队、大队有军旗。旗为红色长方形,二十六师军旗边长为36寸,所属大队(团一级)军旗边长为32寸,旗帜正中带有帽章图样(帽章为金属质地的红色五星,边沿为白色,中间为黄色,呈交叉状的镰刀铁锤。上有五角星、镰刀、斧头、部队番号)。

红九军二十六师军旗

至此,鄂北红九军主力二十六师正式得以创建,开始对国民党统治下的襄枣宜白区进行“刷红”,开辟革命根据地,以牵制国民党军事力量。

来源: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