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同缔造” 回眸乡村美好
讲好“五共”故事,缔造幸福生活。近年来,襄阳老河口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以微改造为基本单元,充分运用“五共”理念,通过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将政府、社会、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了一批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走进老河口市袁冲乡夏诗荷雨村,一亭一舍一路皆成景,一花一木一隅尽如诗。作为老河口市首批共同缔造活动的“样板点”,在这个五一劳动节期间,夏诗荷雨村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 村里打造的丹丘觅境民宿入住率达到100%。
襄阳老河口市袁冲乡夏诗荷雨村党支部书记 王清林:“过去的夏诗荷雨村作为省级重点贫困村,除了少量的三资收入,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集体经济处于空壳状态。”
自2022年以来,夏诗荷雨村“两委”对村内外的169户541人逐户逐人开展走访调查,从年龄情况、居住区域、人员类别、特长爱好、建设意愿等五大方面进行精准画像。探索制定了人员台账清单、产业发展清单、“两基”实施成果清单、民意需求清单、资源清单、社会组织人员清单和志愿者(义工)“七张清单”。
襄阳老河口市袁冲乡夏诗荷雨村党支部委员 申玉丹:“按照轻重缓急、分门别类,共同想办法。比如路基加固、村民广场、小花园、村级路灯等多项惠及民生的大问题,都在共谋共建中得到了解决。后来环境好了,如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成为了首要问题。”
今年38岁的童俊毕业于建筑学艺术设计专业,就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一次返乡探亲的偶然机会,村里的变化,激起了这位80后年轻小伙的农村设计梦。
襄阳老河口市袁冲乡夏诗荷雨村返乡创业青年 童俊:“经过我和乡里对接,村里组织村民共同商量,最后以流转和入股的形式,有11户村民将自己的宅基地拿出来建民宿。另外同时我们在旁边的水库,打造了水上冲浪和皮划艇、桨板等项目。”
随着2022年10月,丹丘觅境民宿村的首次试营业,2023年“回眸乡村美好”主题音乐会以及汉服诗歌游园会等活动陆续举办,偏僻的小乡村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艺术民宿及相关带动旅游收入达到了150万元。乘着旅游的东风,2024年,夏诗荷雨村还通过招商引进了深圳梦田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投资300万元打造的甜杆西兰夏诗荷丽村种植基地,直接带动20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襄阳老河口市袁冲乡夏诗荷雨村党支部书记 王清林:“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开展,我们村支部基本上实现了发动群众从‘要我干’‘我要干’变成‘我们一起干’。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巩固‘三资’清理成果,盘活闲置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打造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研学培训于一体的研学基地。力争在2024年,我们村经营性收入突破40万元。”
用“文旅融合”解锁幸福“密码”
上个月中下旬,伴随着襄阳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大堰村“乡野生活节”的隆重开幕,乡村特色农产品“亮出来”,非遗文化“活起来”,农村好戏“唱起来”成为大堰村“乡野生活节”的主基调,乡野生活让大堰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
作为乡村振兴微改造活动的试点乡村,大堰村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故事。一进村口,宽阔平坦的仿古路四通八达,路两旁老物件砌成的院墙让人耳目一新。
记者 王雅丹:“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大堰村依托废弃的老学校院落,改造建设的生态广场和停车场。在我身后这排教室,现在已经成了村里最大的农家乐,在这里,您既可以在对面的霍比特洞探索体验,还可以在半月桥眺望湖景。”
襄阳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大堰村韩家小院农家乐经理 任政:“村里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变化大得很,现在你看到的儿童游乐场,太阳能路灯,包括公共厕所、道路刷黑,都是越来越漂亮。周末节假日来玩的游客很多,每个周末基本收入在3千元到5千元以上,相当不错。”
大堰村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民小组,共有1007人,绝大部分都姓韩,是属于老河口市韩氏祖先的发源地。游客漫步环湖路,打卡展览馆,侍郎厅、泣杖堂、韩氏文化墙等……一幅新农村的和美景象让人流连忘返,大堰村也通过韩氏文化,向游客们生动呈现了先辈们奋斗的辉煌历史和传承的优秀文化。
襄阳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大堰村党支部书记 韩建生:“这座泣杖堂就是村里依靠过去的老房子,结合我们韩氏先祖韩伯愈,‘挨杖伤老’孝文化的故事,打造的一个文化展点。它的对面就是侍郎亭,目的就是让村里的孝文化、村里的历史深入人心。”
除了发掘韩氏祖先文化发展旅游之外,大堰村还把优化产业结构,多元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产业兴旺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养殖业和黄桃、梨、山桐子等特色种植产业,构建独具特色的农业示范园。从2015年起,韩文佩流转村里土地100余亩,主要用于种植梨树和养殖鸡鸭,同时还供游客采摘。每年到丰收时节,梨园销售可以达到近百万元。同时,农场还通过种养殖带动村民就业34人,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村里的贫困户或者残疾人。
襄阳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大堰村村民 张春华:“现在在家里照顾老人、小孩,不方便出去打工。今年在韩文佩梨园里干活,一天是80块钱,挣个零用钱,感觉还可以。”
景美,业兴,人和。如今,共同缔造的“一池春水”在大堰村荡起层层涟漪,诠释着大堰村乡村生活的幸福“密码”,也让老百姓手中握住了稳稳的幸福。
襄阳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大堰村党支部书记 韩建生:“村集体经济壮大以后,我们利用资金对村庄做了一个大的改善,同时盘活山场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增收,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母牛繁育基地,现在可以说大堰村是环境美、文化兴、产业富。今后,通过常态化举办‘乡村文化节’,今年我们集体经济还能增长个20%左右。”
以“村企共建” 绘富裕蓝图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近日,老河口市李楼镇张庄村月季广场迎来最佳赏花期。花团锦簇,粉白斑驳的月季为美丽乡村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共同缔造”的理念,不仅让张庄村盘活了“花经济”,也打造出了各色各样的“生态富民”体系,创造了张庄独具特色的诗意浪漫生活。
一大早,张庄村村民赵荣正趁着休息时间,手把手教村民编织手工花篮、手工袋等工艺品。
襄阳老河口市李楼镇张庄村村民 赵荣:“进洞、拉、拽,这样一个笔筒就好了。在网上可以卖20元,可以卖15元,这是一个笔袋。”
赵荣是村里有名的工艺品制作能人,村民们闲暇时就会来这学习编织花篮。2022年,村委会看群众参与性很高,于是就牵头成立了编织合作社,引导村民通过编织花篮居家就业。
襄阳老河口市李楼镇张庄村村民 赵荣:“我们村里成立了(编织)合作社,有7、8个成员,当地干部对我们都很关心。没得(农)活做的时候,他们给我们找点订单,可以在这里编织,大家都在一起,怪开心的。”
为了能够更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张庄村两委引进湖北省浪花铁索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目前这个项目正在进行土地整改。项目现场,10台挖掘机正在加班加点赶工期。
襄阳老河口市李楼镇张庄村党支部副书记 巴启越:“通过招商引资,企业资金进来之后,我们以10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土地260亩,并且村集体还参与项目的建设和未来收益分红。项目建成后,还将带动本地近40名村民就近就业,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目前,项目一期12口堰塘已经完成了4口,鱼苗都已经投放完了。”
现如今,张庄村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再将集体经济收入返哺群众,也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幸福成果。伴随着游客的越来越多,张庄村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起来。除了月季广场,张庄村还发展有“黄桃基地”“黄酒小镇”“向日葵基地”等旅游产业,围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襄阳老河口市李楼镇张庄村党支部副书记 巴启越:“我们结合共同缔造活动,广泛收集村民意见,与村民共同决定产业发展方向,坚持村企共建理念,理清了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新路子。今年,伴随着我们养殖基地、黄酒小镇的建成,预计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200万元。”
主管单位:襄阳市作风办
信息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马雨帆 校对:苏琦琦
审核:刘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