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级智能储量库
我市万吨级智能储粮库受到央视关注
5月28日,记者从襄州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位于襄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一座新的万吨级智能储粮库即将投入使用,5月23日,央视新闻对该智能储粮库进行了报道。
据悉,万吨级智能储粮库位于襄州区农乡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院内,外墙使用的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标准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灌成型,可有效地降低粮食入库后产生的外扩压力带来的风险,保证粮食安全;粮食从卸车到烘干入库,仅由一人通过电脑就可以完成整个收储作业,不仅提高了入库效率,还把粮食损耗降到了最低。
据介绍,襄州区今年粮食复种面积稳定在31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预计突破129万吨,入统企业标准仓房总仓容160余万吨。截止目前全区拥有粮食烘干站点76家,烘干设备240台,日烘干能力1.1万余吨,满足了全区粮食烘干需求,为实现今年粮食生产“21连丰”,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我市8个部级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县成效显著
5月28日,记者从市农技推广中心获悉,今年我市8个部级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县成效成效显,据农情调度,小麦面积539.65万亩,同比增加5.8万亩,一批新技术、示范田的引领下,有望实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三增”局面。
年初,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南漳县、谷城县、襄城区、樊城区等8个小麦主产县(市、区)被列为部级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县。我市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明确细化小麦单产关键要素,全面推广小麦药剂拌种技术、种肥一体化机械播种技术、播后冬前化除化控技术、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示范区内小麦药剂拌种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率100%、机耕机整比例达到100%以上、沟厢配套率100%、小麦机播比例达到98%以上。此外,各地打造了一批万亩高产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良种良法结合,创建一批集成化、区域化、标准化小麦绿色高产栽培和防灾减灾技术模式。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精准施药等关键技在示范区内实现全覆盖。全市创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面积达65.7万亩,其中:万亩高产示范片33个,千亩示范方152个,百亩攻关田165个。
同时,推广了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集成推广运用了一批高质高效的绿色生产技术,办好了示范样板田,还开展了高产竞赛活动,1200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全程开展技术培训和包片指导服务,抓好抗灾减灾和机收减损工作,为小麦的整体单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围绕播种环节,大力推广播种、施肥、播后镇压等复式作业的高性能播种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和效率。聚焦机收环节,持续抓好农机农艺演示推广,集成配置强性能、低损失、高效率等适用农机装备,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机收损失,损失率控制在1%左右。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周红南
通讯员:李明月 李凡 王朝晖
编辑:董子川 | 校对:周娜
责编:朱科 | 审核:龚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