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老河口航拍(摄影:丁建辉)

我向这水边林下,盖一座竹篱茅舍。闲时节观山玩水,闷来和渔樵闲话。我将这绿柳栽,黄菊种,山林如画。闷来时看翠山,观绿水,指落花,呀,锁住我这心猿意马。——元·贯石屏”

诗人笔下的生活,淡泊恬静,意境幽远。现代都市中,有多少人向往如诗人一样,远离车水马龙的喧嚣,安守自己的一片天地,看花开四季,静水深流。

这世上若真有这样的一方所在,我想,当是襄阳老河口。

生态老河口 不去远方也有诗和田园

天下十八口,数了汉口数河口。

老河口位于荆楚北隅,汉水中游,扼鄂、豫、川、陕四省要冲,因地处汉江故道口而得名。这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平缓。若论名山大川雄奇险峻,老河口自然谈不上得天独厚,可说到田园风光清雅秀美,它就当仁不让了。

老河口最大的优势是水,三千汉江,在老河口转了个弯,开阔的水面平滑如镜,夹岸花香四溢;42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梨花湖,被王甫洲电站截流后形成了宽阔水域和丰富的湿地景观,植被丰富、鹜鸟成群;而“一渠清水映彩岸,百里花香醉绿岗”的引丹大渠沿线,更是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依水而居的老河口人民,凭着对家乡的一腔热爱,生生地将这整座小城造成了一个大花园,堪称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绿色明珠。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桃花浔

阳历3月底4月初,是老河口最美的时节。桃花梨花油菜花次第竟开,引来无数的游人踏春赏花。

原以为老河口赏花首推洪山嘴的“梨海涌雪”,而这次,我们被热情的东道主带到了苏家河村的“桃花浔”。

“桃花浔”属于黄土岗地,地势起伏有致,土壤黄红相宜。这里林中桃花、坡上桃花、湾里桃花、溪涧桃花,漫山遍野都是桃花,含苞待放的梨花和绿油油的小麦碗豆苗点缀其间,再配以小桥流水石径、草舍茅屋农家的田园风光,简直美不胜收。

游客在这里可以品尝桃花酒,吃桃花饭,用葫芦瓢舀水,推石磨碾米,欣赏阜屋茅舍、四季花草,别有一番风味。

在“桃花浔”,我们碰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旅行团,游客们对老河口的花赞不绝口,“我们看过杭州西湖的花、江西婺源的花、云南罗平的花,却以襄阳老河口的花最为古朴动人,因为它不带景区的雕饰,全是生活的日常。”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引丹大渠

说到老河口近年来的变化,丹渠是不得不提的亮点。

“北有红旗渠,南有引丹渠。”引丹大渠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是一项援引丹江口水库水源,灌溉鄂豫两省数百万亩良田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

清泉沟隧洞宛若“地下长龙”,排子河渡槽状如“天上银河”,串起68公里的引丹总干渠。清冽的水,自丹江口水库蜿蜒而出,穿山过岗,把过去的千年枯岗变成了国家的粮棉仓,使襄阳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它也因此被灌区群众誉为“生命渠”“幸福渠”。

只是曾几何时,由于年久失修,引丹渠的许多干渠和支渠的护坡不断崩塌,渠道被淤泥堵塞。第五干渠长达20年没有通水,第三干渠也有8年无水可用。2005年,引丹渠的灌溉面积仅剩不到100万亩。

时任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长的熊化国,受命于危难之际,他用十余年的时间,带领丹渠人建电站、通河道、修护坡、做绿化……不仅盘活了水资源,更让“百里生态丹渠”惊艳四方。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引丹大渠沿线风光

去年此时,我曾到过丹渠。

当时,“绿满引丹”工程初见规模。引丹工程管理局用短短125天时间完成渠道绿化74公里,造林面积4800余亩,栽植樱花、海棠、红叶碧桃、银杏等50余个树种百万余株。不仅种植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同时也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丹渠速度”。

熊化国讲到 “绿满引丹”三年行动计划激情澎湃——“寸土不闲、见缝插绿”,“将灌区全线大致分为三段,分别以观花、观叶、观果为特色,营造大尺度、大块面的滨水生态景观带,下层套种景观绿化小苗,形成规模性苗圃。支干渠示范段绿化以总干渠绿化模式作延伸种植,每条文干渠以一个品种为王、形成一渠一品,一渠一景”,“誓将引丹渠系变成为百里花廊、千亩苗圃基地、万里挑一的旅游景区”,“把绿水青岸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那时的我,钦佩之余,也心存疑虑。毕竟刚刚种下的树木尚未吐芽,光秃秃的枝丫上结着希望,却并没有开花。白花花的银子砸进去,回报如何尚未可知。就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来丹渠走一遭。

没想到这机会来得这么快,仅仅时隔一年,我又站在了丹渠岸边。

正是早樱盛开的春季,清水蜿蜒、夹岸花香。樱花、银杏、广玉兰、香樟……两岸的苗木和花草把丹渠妆扮的清新妖娆。沿引丹渠旁的生态路信步游览,看三五成群的游客们戏水赏花拍照,果然是“渠清水映彩岸,百里花香醉绿岗”。

风雨四十年,引丹大渠已从一个单纯的农业灌溉水利项目,形成如今农业、能源加旅游的综合产业。它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俨然已成为老河口文化旅游产业的又一新星。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梨花湖

“汉水奔流铁锁横,梨花湖定碧波平。鹤归西水千芦荡,灯起东堤一线明。渔火灿,钓竿轻。兰舟点点共争荣。陶翁再问桃源迹,丝竹声声漫古城。”

与丹渠同样变化巨大的还有老河口的梨花湖。梨花湖是千里汉江第一座低水头发电站——王甫洲电站截流后形成的宽阔水域和丰富的湿地景观,核心景区42平方公里,集观光、度假、疗养、娱乐、休闲于一体,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只是,昔日的梨花湖以东地带是一片荒滩,因王甫洲电站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居民生活垃圾堆积如山,一度污水横流、蚊蝇滋生。

几年前,老河口市委、市政府为保护梨花湖,启动了梨花大道绿化工程。如今再游梨花湖,但见新建的梨花大道宽阔平坦,沿路香樟夹道、绿柳吐翠,四周配以时令花卉、广场、草坪、雕塑、水景,俨然成为一处绝佳的休闲场所。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老河口街景

老河口号称水乡花都,自然风光无不是以花为媒,依水而生。除了小径春深的桃花浔、花香夹岸的引丹渠、碧波溢彩的梨花湖,这里还有“一楼临江立,上遏白云飞”的关钟楼,“日泛花光摇露际,酒浮山色入樽中” 的百花山,妩媚秀逸的“梨海涌雪”,端庄华丽的红河谷……它们有的掩于闹市与鼓乐丝竹交辉,有的隐于田园与犬吠之声相闻,市井中藏诗意,平淡里见清奇。在游客眼里是风景,于老河口人而言却是生活的日常。

文化老河口 那些旧时光里遗留的宝藏

老河口历史悠远,文化灿烂。这里曾是春秋名将伍子胥的故里、汉相萧何的封地,北宋文豪欧阳修曾在此任县令,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更率部在此驻守6年之久。我们此行的第一站,便是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

这是一座三进的院落,青石铺路,花园里长满了三叶的幸运草。走进“薰风南来”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院门楣上“耕读传家”四个大字。前、中院为典型砖木结构北方民居,后院为砖木结构仿欧式建筑,占地253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824平方米。修旧如旧地复原了“高级将领军事会议室”、“李将军书房、卧室”、“侍从室”、“接待室”、“调查室”、“机要室”、“作战室”等。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高级将领军事会议室摆放着栩栩如生的蜡像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馆内陈列的照片和史料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老河口一度成为鄂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39年秋至1945年3 月,国民党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移驻鄂西北重镇——老河口,并在此驻节6年之久,先后成功组织指挥了“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打退了日寇100多次进攻,保卫了鄂北、豫南大片国土,粉碎了日军巩固华中、图霸西北的阴谋。“旧址史料陈列”,以“正面战场、首战告捷”、“移师河口、战绩辉煌”、“文人志士、光河救亡”、“青春戎马、晚节黄花”四个部分,记载了李宗仁先生的戎马一生。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老舍的诗歌《老河口》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著名作家老舍、姚雪垠、臧克家、碧野以及外国友人史沫特莱、路易·艾黎等生活汇聚老河口,开展救亡图存活动,他们以笔作枪,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全城军民因此士气大涨。为小城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其中老舍先生的诗歌《老河口》至今仍为人们传诵。

如果说以李宗仁司令部旧址为代表的抗战文化是老河口有形的财富,以木版年画为代表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这座小城无形的财富。

陈义文刻的木版年画,继承了“南派”艺术真传,画风纯朴,表现细腻,色彩浓艳丰富。陈氏木版年画种类繁多,从画幅上分中堂、贡笺、门神、神像、历画、喜画等二十多种。题材非常广泛,多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风民俗,如表现吉祥喜庆的“麒麟送子”“福寿双全”“百寿图”“百年好合”等;表现人康宅安、驱邪降福的有“钟馗”“秦叔宝”“关公”等;表现民俗中吉祥如意的有“观音送子”“五子登科”“一团和气”等等。

木版年画展区

原以为想看木版年画,就要去久负盛名的陈义文巷。然而老河口市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特地在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的后面,开辟了一个木板年画的展区。在这里,我们不仅见到了形态各异的木版年画,更有幸见到了“南派”木版年画传人的陈义文先生和他的孙子陈洪斌。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陈义文老人和他的孙子与网友互动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陈义文老人今年已是90岁高龄了,依然精神矍铄。老人的一生堪称坎坷。他自14岁从祖业习作木版年画,一生心血倾注于斯。然而早年政治运动的残酷、后来年画市场的衰微,让他长久以来过着漂泊困顿的生活。凭着一份信念和坚守,他的作品逐渐受到了业内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的重视。2009年,老河口市实施了名人名画名街名巷保护工程,修葺了陈义文居住多年的拦马河小巷,并将其更名为陈义文巷,还为他建工作室和作品陈列室。之后,老河口的木版年画,更是亮相世博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陈义文老先生也成为老河口妇孺皆知的“市宝”。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谈到木版年画,陈义文老人的脸上就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不仅现场为我们展示他的工具和雕版,更与喜爱木版年画的网友们一一合影。更有网友现场体验了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

如今的老河口,几乎处处都能看到陈氏木版年画的招贴画。可以说,木版年画成为老河口最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架子》

除了栩栩如生的木版年画,老河口还有气势恢宏的锣鼓架子、雕工精湛的玉雕木雕、功效神奇的席氏骨伤疗法、玄妙奇特的抬妆故事、惟妙惟肖的手工剪纸,乃至汉江口帮船工号子、伍子胥欧阳修的传说、张集三月的庙会、马悦珍锅汤制作技艺……无不是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提到文化,我们似乎总会联想到阳春白雪的高大上,而老河口的文化,却恰恰大都流传于街头巷闻。漫长的旧时光为老河口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老河口民间代代相传,而河口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重视,必将令这些宝藏重现光辉、得以传承。

产业老河口 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如果是自己到老河口,大多数游客也许只能看到老河口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我们这次跟随“行进荆楚?见证发展变化”活动组,有幸参观了老河口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和智慧城市时空云平台。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废钢铁再生制成汽车轮毂

老河口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占地1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再生资源、新能源、节能环保和再制造四大支柱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了废钢铁加工利用、废旧铅酸蓄电池再生处理、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废塑料加工利用等七大再生资源产业链,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在这里,网友们亲眼见证了废钢铁从回收到再生最后制成汽车轮毂、制动鼓的生产过程,看到了如何将废旧轮胎打磨成胶粉、分离钢丝再到制成改性沥青。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在中国(中部)橡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我们看到了堆积如山的废旧轮胎以及用轮胎打出的胶粉。这种废旧轮胎粉做成的改性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比一般路面延长50%,且维护成本极低。不仅可以降低交通噪音,减少路面扬尘,改善路面积水。与SBS改性沥青相比,还可以节约35%石油资源,间接经济效益明显。

废旧轮胎的再利用,一方面能解决废旧轮胎的堆放占地和疫病滋生问题,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公路建设水平,降低筑路成本。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智慧老河口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

除了“水乡花都”的旅游品牌,老河口市的信息化工作近年来也是可圈可点,“智慧老河口”是全国首个县级市智慧城市时空云平台试点,也是全国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走在全省前列。

“智慧老河口”建设坚持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通过一套数据、一个平台为应用系统发布服务,减少重复投资,实现一口受理、网上交互、业务协同,显著提高政府管理事务、治理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以打造湖北乃至全国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工程为目标,积极探索县级市信息化建设道路。2013年以来,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智慧老河口”工程,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应用体系、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三大应用体系,实现了“智慧城管”“智慧社管”“平安校园”“应急指挥”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透过这个平台,我们不仅从室内外、地上下静态的反映城市状态,还能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实时接收城市的动态信息,并进行可视化的空间展示和分析,从而把整个城市通过时间、空间、大数据生动而真实的还原到一张图上,全面透视的为政府、企业和民众提供时空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支持。

为了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云平台,工作人员现场为我们做了演示。点击李宗仁纪念馆,大屏幕上立即出现了纪念馆的建筑信息和三维立体图形,随着鼠标的移动,我们可以看见纪念馆内每一个房间、房间的内景,乃至纪念馆内陈列的全部内容,恍如身临其境。

云平台还通过地下管线建模和地质建模,构建了城市地下空间的三维信息,用颜色分类管道用途,从而很直观的看到各种管道的埋设情况。工作人员用鼠标选中一条代表通讯网络的绿色管线,大屏幕上马上显示出它的详细属性。通过管线开挖分析,可以看到开挖地区中地下管道的埋设深度、管径、材质、铺设轨迹和各种管网的节点位置,辅助市政部门进行管廊的设计、规划和建设管理。

在井盖安装传感器,当井盖被打开或丢失时,井盖触发器内置的水平传感器会以无线信号的方式,在5秒内发送报警消息到智慧老河口数据中心,做出报警反应,并在地图定位报警发生的具体位置。在车辆和人员身上加装智能芯片,还可以通过该平台追踪设置时间段内车辆和人员的轨迹。该系统更可以运用于城管网格化管理,通过人房关联,实现以房找人、以人找房等。

“智慧城市”建设,必将让老河口的明天更加美好!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行进荆楚·见证变化——淡中有味清中贵 水乡花都老河口

25日,“水乡花都·大美老河口——梨桃行·赏花季”系列活动,在洪山嘴镇梨海涌雪风景区、红河谷和百里生态丹渠同时举行。襄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和平出席,并宣布活动开幕。

据了解,去年到老河口赏梨花的游客多达30多万人次,今年更是有300多名游客从北京乘旅游专列而来。活动现场,8万亩梨花沿汉江排开,花如云,白似雪,蔚为壮观。

后记:我曾数次到过老河口。印象中,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是一座生态宜居的滨江小城。而这次随“行进荆楚·见证发展变化”活动组重游故地,有幸得见古城新貌,实地感受了老河口近年来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绩,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两天的行程紧张充实,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但一个生态宜居、人文璀璨、发展迅速的老河口已然呼之欲出。

来源:视觉襄阳

编辑:大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