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市作为省级园林城市,近年来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大手笔、大投入强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按照以设计见档次、以绿量见规模、以文化见特色的思路,着力改造旧景观、兴建新景点、打造特色园,形成了一批城市绿化精品工程,提高了城市绿化建设品位,城区初具国家园林城市规模。
市委、市政府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把城市园林绿化摆在重要位置,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定》,修编了《枣阳市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连续多年把园林绿化列为民心工程之一,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绿满枣阳”活动,并出台了绿化建设项目公开招标等政策。在此基础上,我市重视抓好重点绿化项目设计,不仅邀请省、襄阳市级专家规划设计指导,还通过多种途径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与建议,力求使设计方案更加完善,更能体现枣阳历史文化、时代精神和城市形象。在具体设计上,坚持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并融入帝乡文化特色,形成多层分布、错落有致的复式生态文化设计模式。尤其是高品位设计和建设了汉城和玫瑰文化园,使之成为枣阳市城市的新“名片”。
每年植树季节,我市加大城区绿化宣传动员力度,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绿满枣阳”活动的方案》,具体明确了规划、建设、房产等部门和城区办事处、开发区的绿化任务,并将绿化任务纳入单位年终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视察城区园林绿化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再加措施、再加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城区绿化建设任务,打造美丽、幸福新枣阳。在枣阳电视台开办“绿满枣阳”专栏,专题报道城区重大绿化项目进展情况和绿化先进典型,动员广大市民参与绿化建设,爱护绿化成果。每年春季,园林部门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短缺等困难,抓住绿化大好时机,从主要领导到工程技术人员全部放弃休息时间,奋战在绿化建设一线,认真抓好苗木的采购、运输、栽植、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团市委、工会、妇联、教育等部门组织开展种植纪念林、争做护绿使者等公益活动。众手浇开幸福花。如今,我市园林绿化进街道、入单位,市区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绿化景观。
广建市民休闲绿地是我市城市绿化浓墨重彩的一笔。近3年来,新建中兴公园、汉文化广场、玫瑰文化园,改建浕水广场、浕水公园,新建人民路节点等40多处游园和街头绿地,还在这些公共绿地内合理设置声、光及休闲、体育等设施,为市民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另外,按照水系与绿网交融的原则,实施了东郊水库调水、老城河联通、城区沙河整治等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全力打造美丽的滨水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新去处。我市还全面实施城区拆墙透绿工程,拆除临街单位围墙近2万米长,让广大市民共享单位(小区)的绿色之美。
我市注重提高道路绿化的品位和档次,把城市街道建成连接城市各个角落的绿色走廊。邀请武汉、襄阳园林专家,按照“一路一品、一街一景”的原则,编制完成《枣阳市城区道路绿地系统建设和改造规划》,在道路绿化建设和改造中,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实行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强调绿量和视角上的层次变化、起伏变化、色彩变化,大大提高了街道绿化品位,增加了街景效应。如今,全市配套绿化33条道路,建成绿色通道60多公里,植行道树近3万株,道路绿化普及率98%,道路绿化总面积260万平方米,形成了以中兴大道、发展大道等景观道路为代表的城市道路绿地系统。
在抓好绿化建设的同时,我市创新城市绿地管理机制,逐步推行市场化管理模式,成立绿美城、绿染城等5个养护公司,对城区绿化管理实施包路段、包人员、包经费、包管理的“四包”措施,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每月由绿化部门和5个养护公司分层进行考核评比,职工按评比得分发工资,得分越高,工资越多。通过推行“以钱养事、以事定岗、以岗定责”的绿地管理模式,几年来,园林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绿化管理工作也焕然一新。
如今,我市建成区绿化总面积700多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平方米,连续两届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环境宜人的街头公园、景色各异的道路绿地、充满野趣的成片林地、水绿相映的滨河景观……一处处高品位的绿化景观,使市民的休闲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