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集乡:打造“一城三区” 争当襄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襄”当精彩

10月25日以来,襄城区开展乡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打造中部地区最美城区”专题培训班。襄城区9个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分别介绍各地高质量发展蓝图。第二期专题培训班如期举行,襄城融媒推出专题报道,带你一同走进襄城,看看九个乡镇街道,哪个最“靓”眼?本期来听听尹集乡党委书记刘文俊的介绍。

在识变应变中找准尹集发展定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从城市布局和发展规律来看,在市“一主两副”战略任务完成后,必定会进行新一轮的战略调整,布局多个副中心。而尹集乡有大学城的加持,加之空间可塑性强,完全具备解决襄城区作为传统中心城区城市扩张和解决城市碎片化开发建设难题的战略纵深,成为未来城市的副中心。

襄城区委明确提出坚持文化立区、旅游活区、工业强区、环境优区,突出打赢打好“四大关键战役”,加快建设“首善之区、精致襄城”,打造中部地区最美城区,并赋予尹集乡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和襄宜南发展核心区的目标定位。对此,尹集乡责无旁贷。

打造引领襄宜南一体化发展的示范窗口。尹集必须以更加靓丽的城乡面貌、更具活力的发展空间、更加强劲的发展潜力,在推进襄宜南一体化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做示范。

打造产教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围绕大学园区拓展功能,形成“教育+科创”,打造襄城科研产业新高地,实现校城融合,学研企紧密结合的目标前景广阔,大学城的建设是未来尹集经济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支撑。

打造全域文旅融合的示范乡镇。襄城打造全域旅游核心区,尹集作为距襄阳中心城区最近的乡镇,已成为襄阳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尹集必须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加速襄城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增强襄城旅游的承载力。

在扬长补短中校准尹集发展方向

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危”与“机”,必须要有清醒的分析和把握,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结合发展实际,当下尹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教育资源集聚优势明显

辖区内有3所高校,新建高中2所。湖北文理学院整体搬迁后,辖区在校师生人数将达到6.5万人,尹集全乡常住人口将突破10万人。

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势明显

目前,富春山居、恒大御景、帝花溪谷、国投源墅等一大批高品质的住宅小区相继建设;白云、尹集、凤凰还建房和人才公寓相继建成并分批入住;襄南大道、白云路、富春路等一批市政道路相继通车;305省道和集镇道路改扩建完工,“山-水-城-绿交融”的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空间基本形成。

乡村文旅格局优势明显

全域发展乡村文旅,目前,打造了以姚庵为核心,串联木桥、观音、尤河等村的305乡村文旅体验游示范区;以肖冲为核心,串联白云、青龙、江垱等村的207乡村文旅休闲游示范区;以千弓为核心,串联康咀、庞岗、聂营、卸甲山等村的康渭路农事体现精品线。目前,尹集乡拥有富春山居旅游区、福恩牡丹园旅游区等3个AAA级景区,黄家湾风景区已经成功创建AAAA景区;全市审美水平最高的郊野类生态公园——襄水源生态公园、全市首座环保教育主题公园—火石山生态公园;荷花湖、桃花岭、扁山、白云候鸟小镇、城外书屋等几十个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同时,研学、培训经济日趋成熟。尹集乡获评“湖北旅游名镇”,姚庵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都市农业产业优势明显

按照区委“三圈一业”农业产业化思路,近郊圈休闲农业已经实现连片成带,打造了以千弓为核心的“中远郊圈”都市农业产业带。全省单体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凤雏生态养殖项目建成投产;千弓片区年产各类瓜果蔬菜近1000万斤,“千弓蔬菜”区域公共品牌效益逐步释放;肖冲一穗生态一期,约5000平米的智能温室玻璃大棚建成投入使用。同时,江垱莲藕、观音西瓜、尤河草莓、木桥大米、卸甲山葡萄等农特产品品牌均已形成,实现规模效益逐年“双提升”。

现代服务业优势明显

目前,龙裕嘉年豪超五星级酒店富春山居店计划2024年5月投入使用,将填补襄城高端酒店的空白;鄂西北地区功能最全的度假式温泉馆—悦之源温泉馆已建成运营,莫家食堂、堰塘渔村、城外书屋、水彩民宿等100余家农家乐民宿可同时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基层治理基础优势明显

打造共同缔造品牌“共享社”,木桥村推行的“5423”近郊村服务体系,做法受到省、市、区充分肯定;姚庵村依托“四园”行动,推行“三治三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经验被市委推介;青龙村打造村民生活空间,推进共同缔造,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在苦干实干中实现尹集发展愿景

矢志不渝打造“一城三区”

“一城”—尹集大学城

坚持“一加快两提升”,推进高校的高标准建设。“一加快”,即加快湖北文理学院新校区建设,力争实现2024年建成招生。“两提升”,即提升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办学规模和办学品质。

“三区”之一—襄宜南一体化发展核心区

推进千弓水库水上运动中心、湖北文理学院超算中心、襄阳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襄阳大学城科创中心、鄂西北应急救援中心、襄宜南物流储运中心、襄阳数字和电商产业园等一批具有支撑和引领性的重大项目。

“三区”之二—全域旅游样板区

加快姚庵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加速门景区综合服务区和莫家古驿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推动姚庵村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加快以青龙村为核心,依托襄水源生态公园,成带开发襄水右岸,打造环襄水岸线新的消费集聚区。加快推进康渭路农事体验精品线建成,把乡村农耕体验、休闲垂钓、瓜果采摘等做成精品,打造乡村文旅“微旅游”新的吸睛点。

“三区”之三—襄城副中心城区

坚持全面统筹规、用地、生态、人口等资源,尽快完成尹集乡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全乡初步考虑进行四个功能分区。1.高品质居住区,建成以凤凰村、青龙村为核心的高品质居住区;2.高校与现代服务业综合服务区,建成以白云村、尹集村为核心的科研产业与现代综合服务集聚区;3.现代物流及产学研转化区,发展现代物流及引进产学研转化产业;4.行政办公区,以木桥村、姚庵村为核心,打造305省道沿线行政办公集聚区。未来在镇区现有的1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再规划扩展10平方公里,满足襄城副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需求。

构建“四纵三横”交通路网。“四纵”,在现有207国道基础上,新增3条分流通道,卧龙大道西侧沿山新增南北通道、环山南路-富春路延长线、岘山旅游公路,实现尹集与中心城区的大连接、快连接;“三横”,延长白庙路,实现集镇区-姚庵片区的串联;拓宽尹黄路,实现集镇-黄家湾-隆中风景区的串联;依托新207国道,打通尤河片区与卧龙隆中片区、欧庙法龙片区的串联,为促进区域内联动发展创造条件。

突破性发展“四大产业”

突破性发展文旅产业

提升姚庵、青龙、肖冲、凤凰旅游能级,打造白云、木桥、江垱、尤河、观音、千弓等新的乡村旅游点。建设一批高档次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引进一批乡村咖啡馆、陶艺馆、美术馆等多元化市场主体。通过“企业+基地”模式,推动姚庵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的扩容、提档,实现全年旅游“无淡季 ”。开发“尹集你好”夜经济品牌,打造襄城新的夜市一条街。

突破性发展教育科研产业

通过推进湖北文理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等院校科研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强化校地合作,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深入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园,将尹集乡打造成为全市教育科研中心、创新创业高地和人才聚集高地。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推进襄水源樱花谷、富春山居康养中心、国投源墅商业街、汉江国投平衡用地等 20 余个项目落地建设。全力支持龙裕康旅小镇(富春山居)的龙裕嘉豪五星级度假酒店装修,实现项目如期投入使用;加快地金公司的落地建成,打造总部经济商业中心;在尹集片区打造电商产业园,开辟电子商务产业;围绕服务大学城,建设1-2个多功能商业综合体,形成配套涵盖商场、超市、餐饮、酒店、影院的大众消费集聚区,形成大学消费核心商业圈,让“学在尹集,消费留在尹集”成为现实。

突破性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坚持千弓片区现代都市农业的开发,着力打造“三高”,即高科技养殖引领区、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区、高品质粮食种植区。积极引入广州北部湾公司落户千弓片区,打造以花生为主导,集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数字交易中心、农旅研学产业为一体的现代智慧农业项目,推进千弓片区都市农业提档提质、加快凤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建设。以千弓蔬菜基地为龙头,采取“合作社+农户”,培育高品质蔬菜种植品种30个,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300个,种植面积扩大到3万亩,带动将千弓蔬菜真正打造成为襄阳市民的“菜篮子”。以庞岗、聂营、卸甲山为核心,大面积推广优质水稻、小麦种植,丰富种植品种,提升科技含量,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为卧龙食品产业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编辑:张曼曼 | 校对:陈丹

审核:苏琦琦、唐姗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