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美丽谷城县城关镇,处处弥漫着浓郁的花香。白色的樱花、红色的桃花、黄色的油菜花……在城乡房前、屋后、山岭、沟岔艳丽开放。这里,四季清波荡漾、花香四溢,千年老街留存,文风浩然,万载乡愁犹在,内涵丰美。
前不久,城关镇樱花谷被纳入湖北省2017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樱花谷现已成为谷城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新名片、都市县城的“后花园”、市民休闲的“大观园”。
美丽城关镇步入高速时代
古朴自然风光美
在樱花谷,干净宽阔的村道、清爽整洁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民居、湖光山色的水景、花期正旺的樱花……樱花谷处处呈现一派古朴自然的田园风光。虽未到旅游旺季,但来这里赏樱花、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老君山樱花谷位于县城南郊,沿303省道,邻汉江西侧,交通便利,生态优美。观光带长约10公里,途经4个村,版图面积20.17平方公里。
看着满树的樱花,似一片片洁白的云烟,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入口几分钟就到了老子文化广场,笔者看到:青石古道已经铺就,徽派民居格外耀目,亭台阁楼交相呼应,游人穿梭往来其间。
再往前行,就是古窑民居点。民居点中心的古窑,已修缮完毕,上面加盖八角亭,下面安装石磨,展示着农耕文明时代的印痕。“这里以前有一烧制泥瓦的古窑,毁于上世纪末。随着古窑烧制泥瓦工艺的淘汰,也使得这里的不少居民搬迁外出。如今,政府投资对古窑堡及附近进行原生态恢复,对民居进行改造,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处民居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原生态景观,是一个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民居点。”随行的城关镇党委书记熊伟说。
樱花主题公园是景区的第三站,位于风景秀丽的龟山湖旁,占地面积200亩。“公园内育有45个品种近3.5万株樱花,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樱花品种最多、花色最齐全、花期最长的主题公园。公园内每个月都有鲜花绽放,一年四季赏樱花已不是啥稀奇事。大雪纷飞看樱花成为一道靓丽的新景观。”城关镇镇长魏宏举介绍。
樱花满山间
尊重自然显特色
当人们游完樱花谷、感受无限风光美的时候,都会惊奇问道,这么好的地方是天然生产的吗?
一年前,城关镇聘请北京天道蓝图旅游规划设计院专家完成了《老君山樱花谷景区详细规划》,确立了以省道为线,沿线9个村社区,突出徽派特色民居,以汉水文化、道家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田园文化为引领,以樱花主题公园、生态养殖、绿色通道、休闲农业等资源为依托,倾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
基础设施建设尊重群众意愿。樱花谷老街至今保留着明清时期以徽派风格为主的建筑,该镇结合自然、历史、文化、产业等特色,分批次对樱花谷内的房屋进行统一的“徽派建筑”立面改造。将3.5米宽的乡村公路扩宽至7米的旅游公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97盏。按照规模化、特色化、景区化原则,建成10公里的樱桃长廊,配套建设观光亭、驿站、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
提升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地域特色。该镇对老子文化广场、明清古窑、龟山湖、白蛇岭、开悟山等民间文化元素进行开发和发掘,培育以“景区与文化”双核心的文化旅游体系。保护民间艺术,传承文化精髓。在樱花谷,舞龙舞狮、划旱船、滚灯舞、皮影戏、汉服展示作为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一直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纺线机、织布机、水车、神台、石佛、马灯、风车作为农耕文化的符号,在这里可以追寻;汉江奇石、崖柏根雕、羽毛贴画、风车等一批民间工艺品的精湛技艺,在这里发扬光大;老戏台、老街古建筑等传统文化元素将在这里得到复制和传承。
古窑堡民居
三产融合添活力
在樱花谷古窑民居点,一排崭新的徽派民居格外引人注目。主人名叫刘焕利,今年34岁,以前在县城创业,现在回老家为“农家乐”忙得不亦乐乎。
“生意好不好?”笔者随口问。“每天爆满,现在我的3个包间每天都是满的,还有很多散客看没有位子都走了。”刘焕利笑呵呵地说。
刘焕利告诉笔者,她以前在谷城县开了一家建筑公司,一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随着老君山樱花谷景区的建设,各项条件都在不断完善,村里路宽了、景美了、游客多了,她决定回乡创业。去年,刘焕利投资40万元将房子重新翻建。“我们家周围的环境很美,很适合兴办‘农家乐’。”刘焕利介绍,她的“农家乐”房间多、空间大,不管是夫妻情侣,还是结伴出行的游客,都能接待。
旅游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新的商机。像刘焕利这样,返乡回景区创业的农民,现在已有30多家。魏宏举说:“让民众参与到文化和旅游的建设中来,挖掘乡土民俗文化,丰富休闲农业业态,通过景区品牌的孕育和文化产业的互动,让农民真正受益,发家致富。这不仅将改变城关镇的传统发展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后劲,也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民收入,实现真正精准脱贫。”
“城关镇将按3A景区标准全力打造特色樱花小镇。未来,该镇将联合周边9个村,以资产入股,大力招商,共同建设高档旅游度假区,全力打造鄂西北有名的高端乡村旅游基地,使之成为谷城乃至襄阳熠熠生辉的旅游明珠。”熊伟对樱花谷前景充满信心。
老子文化广场
来源:襄阳市旅游局
编辑:小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