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交通优势为发展胜势 当好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官

碧水穿城,蜿蜒东去。襄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发源地、汉水文化核心区和三国文化之乡。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襄阳区位优越、得“中”独厚,铁水公空齐备,交通优势明显,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铁路枢纽持续稳固

襄阳是27个全国性铁路枢纽之一,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的唯一一个铁路枢纽。2022年,郑渝高铁全线开通、呼南高铁襄荆段破土开工、浩吉铁路襄州北疏运基地全面建成,境内铁路运营里程达808公里,形成了“三纵三横”客货铁路网,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米字型高铁网络的地级市。襄阳东站是全国非省会城市一次性建成的最大规模高铁站,襄阳北编组站是全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襄州北站是浩吉铁路全线唯一的组合分解站。

汉江航运通江达海

襄阳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全省五大枢纽港之一。2022年,雅口枢纽全面建成,小河港区开港运营,疏港铁路开工建设,先后开通直达长江、江海联运、近洋跨国航线。《襄阳港总体规划(2020—2035)》编制完成,“一港双核五港区”加快建设。随着新集、碾盘山等枢纽逐步建成,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加快实施,襄阳将形成东至上海、西至重庆、南至广西、北至河南的黄金水道,实现“干支通达、通江达海”,加快打造汉江流域航运中心。

公路网络内畅外联

襄阳公路四通八达,路网规模、密度和通达性位居全省前列。

2022年,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襄阳交通部门围绕“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目标,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创新PPP、BOT、专项债、“建养一体化”等模式,为重大公路项目筹融资。通过定期调度、全程督办,加快工程进度,实现了公路项目大丰收。

襄阳至宜昌、襄阳至信阳两条高速公路新增入选《国家公路网规划》,襄阳至南阳、老河口至南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绕城南、枣潜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襄阳年内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一;实现城区高速外环“划圆”,襄阳成为全省第二个拥有快速、完整“环线交通体系”的现代化城市,形成市区30分钟通勤圈。

襄阳有史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普通公路建设项目——207国道改建工程全线开工;346国道宜城汉江二桥、316国道河谷汉江大桥、南北轴线南延段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2022年我市普通国省道建设计划项目年度贡献率位居全省第一。

截至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16公里,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形成了“三纵两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实现所有县市通2条以上高速公路。建成国道797公里、省道2037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实现县县通国道、镇镇通省道,所有建制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

航空线路便捷高效

襄阳机场是全国第一家由地方集资兴建的民用机场,现有T1、T2两座航站楼,飞行区等级为4D,通达航点35个、通达城市34座,周航班量490架次,航线基本覆盖国内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北上广深4条干线的航班频次均达到每天2班及以上,襄阳成为全省第二家开通直飞上海虹桥航线的城市。

交通作用更加凸显

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通江达海的汉江航运、内畅外联的公路网络、加密优化的航空线路,构建完善了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运输环境。

近年来,襄阳大力发展公铁、铁水、公水等多式联运,先后形成襄汉欧、襄渝欧、襄西欧,襄阳至宁波、上海、盐田、钦州铁海联运,襄阳至阳逻港铁水联运和襄阳至越南铁铁联运9条国际物流通道,货运结构持续优化,物流成本不断降低;先后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绩突出集体、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5张“国牌”,襄阳交通品牌持续擦亮。

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夯实了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底盘,以交通大跨越推动城市大发展的襄阳气场持续升腾。2022 年,襄阳经济总量达到 5828亿元,连续6年稳居湖北省第二位,全国百强城市排名提升至第45位,居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1位。

风劲潮涌奋楫先,千帆竞发正逢时。今天的襄阳,已踏上蝶变腾飞之路。襄阳交通人将重整行装再出发,聚焦“变交通优势为发展胜势”,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临站经济、路衍经济等四大“交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到2025年,基本形成“3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当好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官;实现立体交通发展水平全省领先、基础设施通达深度全省领先、运输服务质量效率全省领先、交通经济融合发展全省领先,为湖北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作出襄阳贡献。

备注:“3121出行交通圈”:中心城区30分钟通勤,中心城区至各县市以及十堰、随州、神农架1小时通达,襄阳至武汉、“宜荆荆恩”、关中平原、中原城市群(圈)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襄阳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城市群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

“123快货物流圈”:实现市内1天送达、区域主要城市2天送达、国内3天送达。

通讯员:黄吉东

编辑:舒丽君

责编:刘燕 审核:王海安 杜红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