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成长,教育进行时,给你想要的解答。2021年12月02日,襄阳广播电视台文化教育广播特别邀请襄阳市第十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郭蕾,隆中名师、副校长王立洪,副校长李玉兰,和听众们分享襄阳市第十中学的“双减”解读、一起来听襄阳市第十中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双减”落地后给家长朋友们的建议。
襄阳市第十中学始建于1969年3月,当时称为“襄樊市军工子弟中学”;1984年,更名“襄樊市第十中学”;2007年8月,檀溪小学并入襄樊市第十中学,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2010年12月更名为“襄阳市第十中学”并沿用至今。2016年与三十三中共同成立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教育集团。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十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办学条件显著完善,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6年前还只是一个只有300多名学生的落后学校,现在成长为有近1300名学生的规模学校,而且连续5年完成了重点高中指标到校任务,成功地摘掉了贫困校的帽子。
在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回归学校的今天,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郭蕾有5句话,想真心说给家长听:
一、没有家庭配合老师的努力会大打折扣。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没有家长的支持,也难以成功,因此说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老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和家长是同一出发点上的队友,老师的教育发展了孩子的学识,父母的养育滋养了孩子的心灵,有着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让孩子成才。
家长和老师这对队友,需要信任与配合,在孩子成长的这条路,肩并肩一起走。老师通常是站在中立和客观的角度在看待学生,而家长偶尔会带有亲情的因素。当家长对老师产生不信任,也会导致孩子不信任老师,即使才能再出众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无效的,这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种伤害。如果教育是一棵大树,父母的爱和教育就是根基,而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就是枝干,双方配合才能开出赏心悦目的花朵。信任老师应该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家长和老师条心,这是我们教育好孩子的基础。希望所有家长都能明白,家长和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
二、正确对待孩子犯错很重要。教育学者尹建莉说: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每一个错误都可以成为生命的转折点。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犯错的错误方式,那将是生命中隐伏的悲伤。如果孩子犯错后,得不到包容与接纳,只有批评与指责他们在未来更难以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过错,更倾向于隐瞒过错。这会让孩子一直处在恐慌中,逐渐变得胆怯而自卑,战战兢兢,看父母脸色行事。
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最大的误区。学习的主体虽是孩子,但是家长却是孩子学习路上最好的帮手。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尤为重要,在这个时期,请家长千万不要再说“没时间,要工作”,再忙也请抽出一点时间来,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进度。面对他们的压力,陪他聊聊天,谈谈心,帮助孩子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面对他们的拖延,家长更要及时鞭策他,适当地催促一下,让他有点紧迫感。家长的有效陪伴,就是对孩子学习最大的支持。
四、教育是征服而不是降伏。孩子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认知绝大多数来自最亲密的人,尤其是家长的评价。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对话、理解,利用家长“权威”对孩子进行指挥,只会让孩子逐渐远离你。当父母和孩子在某件事上发生争执时,父母总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会用威胁的手段来强迫孩子改变主意。“我这都是为你好”“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听我的错不了”“我生了你,你就得听我的”……这些看似很有道理但又不太讲理的说辞是最令孩子反感的。父母应该彻底抛弃高高在上、板起面孔说教的父母架子,变居高临下为与孩子平等相处,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从和父母“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
五、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你也不必苛责自己。可爱的家庭,并不是聚集了一群完美的人,而好的父母,也是有缺点的人。孩子身上展现出的舒展个性、积极态度,就可以证明不完美,一点都没耽误成为好父母。请你相信自己的独特之处自有它的价值,你散发出来能量让家里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来源:襄阳广播电视台文化教育广播
记者:靳靳
编辑:靳靳 | 审核:陈方方 曾迅 徐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