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有座五朵山,山里有座狮子峰,山脚下有千年古寺——承恩寺。世间美景繁多,四时各有不同,承恩古寺一年中的好景,正在雨落之时。
久仰承恩寺美名,曾拜访过几回,立秋之后,酷暑的炎热终于消散了一些,在一个阴雨天,又再去赴一场与承恩寺的约会。
往日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里感受了这座古寺春日的蓬勃、晴日的明朗以及秋日的绚烂,这次雨中之旅,则倾听到了它的另一种声音。
不大不小的雨,不疾不徐地落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满山的苍翠沐浴过雨水之后更加鲜活,承恩寺的身影掩映在一片绿中,静谧不语,一如千年以前。
耳边唯有簌簌的雨打树叶声,目光所及之处是一片宁静肃穆,呼吸之间,所有的情绪都被眼前的景象一一熨平,躁动的内心变成波澜不惊的水面,承接着这古刹和落雨的洗礼。
承恩寺始建于隋,原名宝岩寺。明天顺年间,英宗为报答叔父,再次对该寺进行修缮,改其山为“永乐山”,改其寺为“大承恩寺”,承恩寺因此而得名。
跨过寺庙的山门,前行几步便是“石桥锁风”。一座微拱的石桥架在池面上,低头望去,五彩斑斓的锦鲤们在水中欢快地游曳,你追我赶,好不热闹。雨水落在池面上,激起小小的涟漪,偶有调皮的鱼儿浮上来,小嘴儿一张一合;鱼池旁的古楠树虽躯干已空心,却依然枝繁叶茂,数千年如一日地静静伫立着,任风吹雨打,岿然不动。桥下与桥边之景,一动一静相映衬,别有一番生趣。
走下石桥,一座玉碑现于仿古六角亭下,碑下是神兽赑屃——这便是襄王玉碣。
玉碣正面记载了“土木堡之变”和“南宫政变”等重大历史事件,背面则记载了明宪宗敕赐钟楼和万斤铜钟之事。雨天客少,伴着雨声细细辨认碑上的刻文,轻轻抚过那些字迹与划痕,在那一瞬,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进行了一场对话。
拾级而上,正面迎来天王殿,天王殿广场东西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正是“暮鼓晨钟”所在之处。历经岁月的变迁,鼓楼现只剩遗址,而钟楼有幸保存至今。
钟楼里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二楼则悬挂着万斤铜钟,踏着古旧狭窄的木梯而上,便可一见。出钟楼右转,踏上台阶继续前行,正说话间,忽而阵阵钟声传来,悠扬而又深远,穿过层层山林,回荡在山谷之间,听之颇有令人警醒之感。
恰逢雨落时节,杳杳钟声与绵绵雨声交织,似一首和谐澄净的协奏曲,悦耳动听。
穿过天王殿东侧的一道小门,来到了“丹桂贞珉”,路两边立着两通石碑,左侧记载的是《崇圣殿记》,右侧是《承恩寺重修大承恩寺碑记》,雨水冲刷之后,碑上的字迹变得更加清晰,易于辨认。
殿东侧生长着一棵古老而繁茂的丹桂,据鉴定,此树植于永乐二年,到如今已走过六百多年光阴。
丹桂的树干结实粗壮,一根红色丝带缠绕其上,随风飘拂,树枝向四面尽情伸展,茂密的枝叶挤挤攘攘,冠盖一旁的天王殿屋顶。
若是晴好之日,树下定会投现一片令人愉悦的阴翳,为游人遮蔽天日,带来清凉。
在丹桂树下休憩片刻,又下台阶来到天王殿,殿内供奉着弥勒佛,佛祖面目慈祥,笑容和蔼。案前的香坛里升起袅袅香烟,温暖醇厚的檀香味萦绕四周,在蒲团上虔诚地跪拜祈祷,心中毫无杂念,唯觉安宁祥和。
第二天穿过“永安招提”门来到井院,院内左侧厢房供奉着“十三方世佛”,通往水陆崇圣殿的台阶右侧有汩汩的泉水声,原来是闻名遐迩的“神泉水”,正源源不断地流淌着。
我不由得伸出双手,置于泉水之下,触手果真清凉无比,轻啜一口,丝丝甘甜,沁人心脾。抬眼望去,滴滴雨珠从屋檐滑落,接连不断。雨幕中的暗绛红厢房,似披着袈裟的僧人,垂头合掌,静默地接受雨的洗礼。
因沾染了雨的湿润,建筑的红似比平时更为鲜明了,与墙角几簇绿油油的青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王殿后和水陆崇圣殿前各有一天井院,“永安招提”则是两个天井院的必经之门。
“永安招提”门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垂花门风格,是一堵建筑于石砌高台上的灰陶砖墙,墙的屋脊下构筑一道双柱单檐式垂悬楼牌,楼牌檐下镶嵌一块石质横匾,上刻楷书“永安招提”四个大字,书写工整,雕刻精湛。
明英宗朱祁镇为应皇叔朱瞻墡之请,将“五朵山”改为“永安山”,意为“亿万斯年”“千秋万代”之意,“招提”即寺庙。本意为永安山下一座寺庙,引申为大承恩寺千秋万代。
沿天井院的台阶而上,是最为庄严肃穆的水陆崇圣殿。
水陆崇圣殿内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佛像高约三十尺,佛祖目视前方,似俯瞰着众生万物,神情慈悲而又不失庄重,令人顿生敬畏之心。支撑大殿的楠木柱历史久远,柱身的红漆已有斑驳脱落的痕迹,昭示着这座皇家寺庙的古老。
绕着佛像走三圈,再虔诚地跪拜于蒲团之上,起身立于佛像前正居中的区域,闭上眼睛屏息凝神,依稀能感觉到一丝超然的气息,似是向导口中所说的“灵气”,难道这就是毗卢遮那所蕴含的真意:众生皆本具有佛性?
一番参悟过后,沿原路返回,前去拜访位于大殿右后方的千年银杏。雨依旧淅淅沥沥,打湿了石板砌成的台阶,积落的树叶黏黏答答,紧贴在石板上。银杏树在台阶尽头,约摸三人合抱粗。
这个时节的银杏叶还是青翠色,晶莹的雨珠缓缓滑落,粗壮的树干早被雨水浸湿,靠墙的那侧隐约有青苔生长,树根下,白色的蘑菇也悄悄探出了头。
古寺里的一切在下雨天格外有灵性,一池鱼,一口钟,一方碑,一棵树,虽不声不语,却好似借着点点细雨低声呢喃,向你倾述衷肠。
一年好景君须记,承恩古寺雨落时。在雨天,我品味到了承恩寺别样的风光,岁月已流逝了一千多年,承恩寺一直在这里,静待你来发现,独属于这座古寺每一个瞬间的美。
文字:李仕佳 | 图片:周 政
编辑:尹梦媛 | 校对:贾思婕
责编:彭梦迪 | 审核:周嘉宾 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