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一时的老河口李家染坊又回来了!

前两年有一部电视剧《大染坊》红火一时,其实在咱们老河口也有一家闻名全国的大染坊,虽然消失了几十年,但是最近这家大染坊又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前两天,河南郑州的安女士到老河口旅游时,发现仙人渡镇李家染坊村不仅重开了染坊,而且还在丝绸上染出蓝色的图案,让她有些吃惊。

河南游客安女士说,丝绸现在染的不多,因为丝绸不好上色,一般丝绸真丝的比较暗,特别这一款,做的很到位,既有时尚的元素,又有传统文化底蕴在里面。

村干部介绍,这个染坊虽然开业不到一年,但染坊这个行业在李家染坊村已有几百年历史,而且曾经红火一时。原来,早在宋朝时,山西洪洞县老槐树庄的李家人,就开始从事手工印染,而颜色就是以植物为染料的蓝染。到了清代,一支李家人从山西迁到老河口仙人渡开设染坊,因为仙人渡有丰富的植物为染料,而汉江在仙人渡又有几个码头,李家染坊的产品很快销往全国各地,仙人渡李家染坊由此而得名。

市档案馆副研究馆员程宏伟讲到,老河口这个地方刚好是大的码头集散地,来自汉阳生的白布就在这个地方上岸以后,进行染色加工,然后运到各个地方进行销售。

文史专家介绍,抗战爆发后,特别是国民党第五战区长官部搬到老河口后,当地染坊业达到辉煌,也为抗战立了功。

程宏伟介绍,当时国民党五战区长官部设在老河口,二十多万军队在这里作战,他们需要大量的被服、军装,这些被服军、装都需要染色,老河口染坊兴起发展了。

然而到了1945年,仙人渡染坊开始走向萧条。

程宏伟说,日军开始轰炸老河口,导致这些染坊工业迅速走向衰败,一些股东们老板们,纷纷带着他们的资金和设备,都从老河口撤走了。

村干部介绍,李家染坊虽然没了,但老艺人还在,如今村里发展旅游,产品也提倡环保,村里决定重新把染坊开起来,村里几名年轻的村民在老艺人学到手艺后,今年春上,久违的李家染坊终于又回来了。

李家染坊染工朱旭琴说:“我们的工艺是把布打湿以后,再放到染缸里面,重复泡染,泡染之后再用肥皂水洗。”

李家染坊村副主任丁力兵介绍:“我们主要是植物染,没有化学东西,根、茎、叶都是我们本地的,也不退色,当时也是以蓝色为主。”

朱旭琴说,他们目前主要染蓝色的布和丝绸,而要染好,首先就是养好装染料的大缸。

老河口仙人渡镇政府工作人员李明讲到,养缸就是把它当作小孩一样看待,看它心情好不好,如果心情好,它出的布就非常漂亮,非常正。

“我们这缸不能加生水,我们要用黄酒来养它,黄酒不能勾兑酒精。”朱旭琴说。

村干部介绍,目前他们开发的主要是旅游产品,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会加大生产量,让李家染坊的产品像过去一样走向天南海北。

丁力兵表示,下一步他们打算扩展黑色、白色、红色的印染技术,再慢慢把产品开发出来。

全媒体首席记者:汪洋

编辑:刘澄芮 / 校对:杨振华

责编:周群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