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牡丹画爱好者同台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作《祖国颂》

国庆长假,很多人会外出游玩或探亲访友,而本市的一群牡丹画爱好者们,却利用假期聚在一起,共同创作完成了一副牡丹长卷《祖国颂》,以此来表达对祖国生日的祝福。

在襄城北街米襄阳书画研究院的一间画室内,八位手持毛笔的荆山牡丹画爱好者,聚集在一起,用四天时间,共同完成了一幅长约四米的《祖国颂》画卷。

《祖国颂》作者之一冯祁说:“咱们牡丹成员们聚在一起,大家放弃了出去游玩的机会,连续几天,共同创作了一幅《祖国颂》以此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素有“花中之王”和“国色天香”的美誉,象征富贵和吉祥,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本市保康的野生牡丹在全国也是一枝独秀,本市画家蔡明振老师就以保康荆山野生牡丹为参考,他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其独具特色的大胆创新,以肆意、洒脱的笔墨语言赋予了其画作以浓郁的意象之美,独创了荆山牡丹画法,并入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荆山牡丹画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代传人蔡明振介绍:“传统的是大写意或者是小写意,我们是写实,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另外画叶片是用夸张的手法,大片大片的墨坨,一大一小在画面上的反映。”

在创作《祖国颂》前,这些来自本市老师、公务员和退休的人员,大都跟蔡明振老师在这学习荆山牡丹画法有好几年了。他们笔下的牡丹都是以保康野生牡丹为范本,画出了独特的荆山牡丹风韵,牡丹少了温室培养出的娇嫩,更具有大自然的野性,既雍客华贵,又诗情卉放,颇有冲撞力,画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美。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喜的日子里,他们决定放弃假日旅游的机会,在蔡明振老师指导下,用自己所学,在四天时间里,集体创作了这幅《祖国颂》,为祖国母亲送上祝福。

冯祁说:“牡丹是我们的国花,咱们荆山牡丹画法又属于襄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荆楚牡丹广为流传盛放在跟多人的心中。”


全媒体记者:王晖

编辑:刘澄芮 / 校对:姚喻

责编:曾雄飞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