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位于鄂北门户、汉水中游,因地处汉江故道而得名,挟蜀汉、扼新邓、枕太和、通秦洛,得舟楫之利、扼四省要冲,素有“襄郧要道、秦楚通衢”之称,享有“天下十八口,数了汉口数河口”之誉。2018年9月,荣获“2018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奖”。今天,我们将走进这座人杰地灵、历史底蕴浓厚的城市,一起来领略襄阳高质量发展为这片秀丽山水带来的崭新风貌。
第一站 老河口市博物馆
历史悠久,文物事业长足发展
经历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老河口市博物馆。老河口市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7月,现址坐落于“抗战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
一入馆,一室栩栩如生的画像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司令高官们在办公室讨论枣宜会战,切实反映了老河口当年紧张的军事形势,真实还原了会议严肃的氛围。
在抗战时期,武汉沦陷后,老河口作为第五战区,曾涌现了一批文人志士。老舍和光未然都与老河口有着不解之缘。
1939年8月3日,老舍随北路慰问团来到老河口后,为第五战区及老河口人民的抗战热情所感动,专程留在老河口调查采访一周,回到重庆后写下了这篇史诗之作《老河口》。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你也许不知道光未然,但是你一定听过那首著名的《黄河大合唱》。铿锵有力的词曲,热血沸腾地呼吁全民抗战,保卫黄河,保卫新中国。
木版年画展厅是博物馆重要的一部分,老河口的木版年画闻名遐迩。据了解,老河口木版年画兴于明朝中叶,雕刻精细,线条流畅,纹饰繁缛,人物形象夸张,面部表情生动传神。类别包括吉祥寓意、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其中尤以门神为精,生产方式属作坊式流水作业。
(图二来源:自媒体@胖子爱宅)
老河口木版年画传承人陈洪斌介绍,作为南派木版年画的代表,老河口木版年画拥有独特风格,制作工艺讲究“陡刀立线”,雕刻精细、线条流畅,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表现手法精湛细腻,体现出传统木版年画独到、古朴、至美的整体格调。同时,老河口木版年画种类繁多,从画幅上分中堂、贡笺、门神、神像、历画、喜画等二十多种。题材广泛,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传说、民俗民风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世俗观和道德观, 寄寓人们期盼新年平安祥和,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的心理祈愿。
第二站 西关村
奇石嶙峋,民俗文化独一无二
西关村是老河口市的一个自然村,因奇石文化、民俗文化、地域优势,被省综改办列为美丽乡村试点村,市委、市政府将西关村定为汉江奇石非遗文化村建设项目。
在西关村,有一位出了名的“石痴”刘小群。他玩石、赏石数十年,并且自费在自家门口建立了汉江奇石博物馆,将多年的奇石收藏公之于众,以石为媒,推动奇石文化与集体经济产业融合。
(本图来源:自媒体@钟山风雨)
刘小群告诉我们,光化民俗馆尚在建设中。
我们相信,奇石与红色文化将形成西关村当地标志性文化,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站 袁冲乡下四河淤村
从农民丰收节看老河口美丽乡村建设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四河淤村。这里正在进行老河口市2019年农民丰收节,活动以“特色农业、创新产业、振兴乡村”为主题,现场还有分会场,分会场有科尔沁襄阳牛业有限公司、薛集镇苏亚水产公司养殖基地、湖北思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薛集镇天明齐村汉江潮休闲垂钓基地。通过“演、展、品、话”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老河口农村新风貌、农业新成果、农民新形象。
(图三来源:自媒体@钟山风雨)
主会场,“欢歌笑语庆丰收”文艺汇演精彩纷呈,载歌载舞,丰收的喜悦带动了在场社会各界代表近5000人的热情,炒热了现场的氛围。
近年来,老河口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了以畜牧、水产、林果、蔬菜(中草药)四大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牧原、科尔沁、香园、炳记行、五好农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实现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第四站 马冲水库
生态兴则文明兴,流连忘返
马冲水库地址在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称号的襄阳,湖北襄阳老河口市仙人渡镇。枢纽工程由大坝、非常溢洪道、输水管等组成。水库承雨面积2.15平方公里,总库容1871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
水库生态旅游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包括绿道、桥梁、亲水步道、公厕及驿站。其中,绿道全长5875米,宽五米;三座桥梁全长530米;三条亲水步道全长2225米。这里风景怡人,生态环境优美。
我们乘观光车一路前行,仿佛置身绿色桃源。
最终,我们在马冲水库倚水而建的一座如画凉亭里高歌祖国,为老河口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图来源:自媒体@胖子爱宅)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老河口市的蓬勃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襄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辉煌。生态兴则文明兴,相信襄阳市会在古今辉映的时空坐标中不断弘扬时代主旋律,建设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城市。
编辑:张盈盈、杨振华 / 校对:杨振华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