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收藏家讲述马灯中的记忆

现在照明大都用的是电,而在五六十年前,一种照明工具广泛使用,它就是可以手提,能防风雨的马灯,本市一位收藏人就收集了十几盏老式马灯,不仅有国产的,也有从外国传入我国的,我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眼看国庆节就要来了,家住襄阳市南漳县的田先生,把家里收藏的十几盏马灯拿出来清洗。年过五旬的田先生说,现在照明尽管用的都是电,但在他童年的时候,无论在家里还是夜晚外出,使用的都是这些马灯。

田先生回忆道:“ 当时我们家家户户都用这个东西,想起了童年时期,也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田先生收藏的马灯既有国产的,也有从美国、德国、法国进口的。田先生说,这些进口的马灯是民国时期南漳大户人家从武汉购买回来的,他一件一件收集过来的。据了解,马灯最早起源于美国,在清代末年传入我国。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方莉表示,美国开发西部的时候,骑马就会在马鞍上挂一个灯具。

马灯,是一种可以手提,能防风雨的灯具,它以煤油作灯油,再配上一根灯芯,外面罩上玻璃罩子,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因此而得名,沿海地区大部分用于船上,也有“船灯”。

方莉接着介绍:“随着煤油的普及,马灯在清末的时候传到中国来,而且把名称一起传过来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马灯在我国广大城乡广泛使用。田先生说,马灯虽然不是中国发明的, 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些大城市就生产马灯,不过中国的马灯与外国马灯相比,既环保又明亮。



田先生说:“ 我们国家当时发明了消烟器,灯几乎看不到烟子,特别环保,但是外国的灯当时烟子特别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这些曾经给老百姓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马灯,渐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了一种记忆。田先生说,每年国庆时候,他就要把这些马灯拿出来清理一下,既是童年的回忆,也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媒体首席记者:汪洋

编辑:刘澄芮 / 校对:杨振华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