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围观!新学年,襄阳中小学新教材长这样……

快开学了,学生们又要拿到新书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秋开学,襄阳中小学将全部使用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革命传统、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法治教育等。其中,最受关注的语文科目,至少有四大变化。

8月28日上午,市25中的中小学老师们,领到了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语文教材。据了解,从2016年秋季开学开始,我市新入学的一年级和七年级新生,开始率先使用“统编版”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三个学年下来,一至三年级和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全部提前使用了新教材。今秋开学后,随着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开始使用“统编版”教材,至此,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开始使用“统编版”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

小学语文老师王立洪表示:就教材变化这一块,它的指向性很强了,比如新教材,他就特别强调策略方面的教学,尤其是阅读策略,会引领老师和学生怎么有效的阅读,还有习作方面的教学,还有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都让每一个层次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有目标,有层次,有教法 。

初中语文老师孙元惠称:首先就是古诗文的篇幅增大,现在重视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有大量篇幅需要背诵,第二就是教材同时做到了写作与阅读并重,阅读量减少,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是增大了,在语言的运用上,学生要会说会写。

在语文学科上,与旧教材相比,“统编版”语文教材,首要的变化就是让一年级的学生先学识字再学拼音。变化二就是大量增加古诗文篇目,一到六年级语文课文,几乎换了三分之二的课文。据了解,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共编排了129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数的30%。其中,古诗词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了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在课后的“日积月累”栏目中,还有数百首古诗词,只要求学生背诵、积累,不要求掌握诗句意思。

变化三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体系,比如统编教材低年级设有“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高年级和初中有“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

变化四就是强调语言和写作表达,比如每一册的每一模块都设置了“口语交际”栏目,其中一项以功能交际为主,涵盖了倾听、表达和应对等口语交际目标。隆中名师王立洪认为,组织独立的“习作单元”内容,是这套教材体系的重要创新。

小学语文老师王立洪称:高考的新变化,大家现在已经在逐步感受了,最近两三年内,语文的难度逐步增加,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了,尤其是阅读量的增加,高考这根指挥棒,其实对我们中小学老师执教观念的冲击也是很大的。

初中语文老师孙元惠称:现阶段家长可以提前去阅读一些传统的古文篇目,像高中的时候也会加大这块,我们从小就可以引导孩子往这个方向多阅读一些经典书目。

而统编版的历史教材,更加强化主权意识,增设了相关史事、材料研读、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多个辅助栏目,且平均每页都有两三幅插图,尤其重视地图的使用,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等内容。

市25中负责人王三忠称:比如把我国的钓鱼岛,南海诸岛问题都纳入教材,在文章里引用了很多古文材料,图文并茂更贴近生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历史教育与现实相结合都做得好。

海容小学校长彭琼表示:统编教材,它实现了我们全国教材的统一性,其实最终也落实了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样一个站在这样一个高度去理解,教材更换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不断更新和淘汰的过程,怎么样适应我们目前的教育形势。

全媒体记者:方兵

编辑:邵雪琦 / 校对:苏琦琦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