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一社区九旬党员的革命伉俪,不忘初心默默奉献

在周家冲社区的党员群众活动室里,有一面时光记忆墙,一眼看上去,首先惊艳眼球的一定是那一枚枚沉甸甸的勋功章,接着,你的视线必会停留在勋功章旁的两张照片上,一张是一位年轻英俊帅气的革命军人照片,一张是一位风华正茂美丽的女战士,他们就是这些勋功章的荣获者----李增令和周凤兰,两位老人都已90岁高龄,有着70多年党龄,这是一对革命伉俪,相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风雨同舟陪伴着新中国的成长与发展,一同走过了70多个春秋。

今年市里开展“三安行动”以来,周家冲社区党委为了弘扬军人光荣革命传统,让年轻一代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创建了红色展览馆,同时也是党员群众活动室。

社区在寻找红色物件时来到了李增令和周凤兰家,当李增令老人得知社区要建立小型红色展览馆时,很热心的拿出他们夫妻的各种勋章和军用老物件及老照片来支持社区工作。二老也经常为社区的年轻党员们讲述他们夫妻俩一起参加解放战争,一起入朝鲜战斗的经历。这些勋功章见证了这对革命伉俪为国家奉献的火热青春,见证了他们艰苦、光荣而不平凡的一生,年轻党员们听后都很震撼,很受教育,很敬仰。

离休前

李增令老人于1930年11月26日出生,1946年于老家山东莱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部队的全称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胶东军区后方医院第二所,后被编入第三野战军,是一名后方医院医生。自1946年6月,开始参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春天回国。

周凤兰老人1930年出生,1949年10月4日入党。1948年7月加入八路军,当时是李德生的部队---六纵十七旅。参军后不久就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徐州大会战等重要战役。1950年随部队奉命入朝鲜,1954年3月回国。

两位老人都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周凤兰是前方医院战地医生,李增令是后方医院医生,他们相识在朝鲜战场上。周凤兰质朴、爽朗、乐观、顽强的性格给李增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周凤兰的战友也夸李增令“是党的好干部”。在随后的工作中,两人的接触越来越多,彼此的了解也越来越深,两人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从而走在一起。这对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亲历了各种战争的艰苦岁月的革命夫妻,从此相濡以沫70余载,从未红过脸,吵过嘴。

后来为支援三线城市建设,1979年,他们从部队转业至原湖北制药厂,李增令时任湖北制药厂厂办医院院长,周凤兰老人时任医院主治医生。在工作中,两人工作积极主动,为人正直热情,敢于直面困难,敢于进言献策。直至1991年、1988年,两人分别离休。

离休后

李增令离休后,过了几年,企业破产改制时,原湖北制药厂资金紧张,人心涣散,职工各种福利发不下来,各种牢骚,各种抱怨,厂内一片萧条。李增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他离开了工作岗位,但革命军人本色已然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离休老干科没人管,李增令就任老干科党支部书记,没有报酬,完全是一名老党员怀着对党的赤诚之心,李老毅然决然的接下了这个担子。那时的李老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

企业破产改制后,厂内有很多退休干部一提到交党费,就有些怨气,说生活都顾不了了,哪还有钱去交党费?李增令老人认为药厂企业改制破产,但革命信仰坚决不能破产。有人不愿意交党费,李增令老人就挨家挨户的上门走访,做思想工作。他七旬老人为民服务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小区各个楼道。大家看在眼里,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纷纷主动缴纳党费。李增令所负责的离休干部,由于李增令的带头引领、以身作则、交心谈心,每年都是齐齐整整的交纳党费。

李老把收来的党费已上交给组织,又用返回来的党费自己不辞劳苦的跑到新华书店买来学习资料,党的各种新政策、新法规、新党徽,再次挨家挨户的送到离休干部的手里,鼓励他们多学习。

在李增令老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周老常常去帮忙,家里的子女也是他的帮手,随叫随到。比如,邻居家里的下水道堵了也去找他,李老虽是到了离休的年龄,但依然二话不说,喊上老伴一起,找到工具就去帮邻居掏下水道。子女心疼他说,你现在也离休了,年龄也大了,别累坏了身体。李老说;“既然群众找到我,没去找别人,说明群众相信党组织,我就得代表党组织全心全意的去帮助群众”。

李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还常常关心帮助老干部解决困难,保证老干部队伍的思想稳定。坚持联系老干部,常常了解老干部的思想状况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出现细微思想的变化和困难,做到有针对的帮助。

李增令不仅工作认真,还非常的清正廉洁,他把党费收缴与支出情况,一一列清,向外公布。

李增令所负责的党支部多次荣获市老干局颁发的“优秀党支部”,个人也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市老干局下文号召全市党员向李增令同志学习。

这个义务的党支部书记,李增令一干就是十二年,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着。直至2009年因身体不适,在医院查出患了前列腺癌,这才不得已辞去党支部书记一职。而这一年,李老已经80岁了。

在李增令老人任老干科党支部书记的同时,因业余爱好篆刻,一有时间就潜心研究,后自成一体,出版了《李增令篆刻集》,成为远近闻名的书法家。同时系“南山印社”的创始人、襄樊卧龙书画院院士、南京长江书画家名誉主席、还兼任了市老年大学篆刻授课老师。由于身患癌症,也不能再去老年大学授课了,李增令老人就把课堂搬进家里,直至现在。每周二是他教学的日子,在周一时,周凤兰老人就帮着把客厅布置成课堂。其余的时间,李老就备课,研究篆刻。他的学生在外学习,学习班会收学生学费,而李老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为国奉献的精神,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对学生分文不取,进行着公益教学。他认为篆刻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希望能永远的传承下去。他一边与癌症顽强斗争,一边继续着公益教学。

周凤兰老人离休后依然和李增令老人并肩作战,他们的战斗主题依然是为国家做无私奉献。周凤兰老人不仅非常支持李增令老人义务担任党支部书记,给他当帮手。在有中小学校邀请周凤兰老人去为少年儿童做红色教育讲座的时候,周凤兰都是义不容辞地参加,为少年儿童讲述革命战争故事,鼓励年轻一代传承革命军人的红色精神。

时间砥砺前行,岁月见证初心。现如今这对革命伉俪都是90岁的高龄老人了,依然时刻不忘革命军人身份,依然在为国家为社会力所能及地无私地奉献着,时刻不忘党员身份,用一生践行着坚定的革命信仰。他们为子女树立了好榜样,更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学习楷模。他们是民族精神的脊梁、是国家的骄傲,他们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为历史和人民所铭记,而我们年轻一代也势必将革命红色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

襄阳广电全媒体记者:杨襄宜

实习编辑:杨逢秋

编辑:杨振华 / 校对:姚喻

责编:姚城 / 审核:艾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