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区在不该承担的工作上减负,才能让社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居民们服务。眼下,多家社区表示,有一项工作,他们认为减负减得还不到位,就是对商家门前三保贴笑脸和哭脸的监督,让他们纠结的是如果贴了哭脸,社区会在考核中被扣分,如果全贴笑脸,又把这项工作变得流于形式,让老百姓很不满意。
按照本市门前三保管理办法,商家门前管得好的,会被贴上绿色的笑脸,出店经营、门前车辆乱停放的,会被贴上黄色或者红色的“哭脸”,进行警示。但在樊城风华路上,居民发现几乎每个商家门前的三保责任牌上,都贴着绿色的笑脸。
樊城风华路居民谭女士说:“我觉得贴的没什么用,反正这个路上还是乱七八糟的,行人走路都不好走。”
其实,不仅风华路如此,城区多条街道上都存在商家清一色贴着笑脸标识的情况,让这种标识在商家和市民心目中,公信力大减。负责张贴笑脸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
按照市区门前三保责任制管理办法的分工,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检查门前三保责任制落实情况,具体执行者是各个社区。每天早上,各社区工作人员都会到临街门面检查,对出店经营的、门前卫生差的情况进行督促,但在最终贴标签时,他们还是会不论好坏,一律贴上笑脸“表扬”。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给自己负责的临街门面贴哭脸,或者不贴任何标识,城管在考核时就会扣分,最后挨批的还是社区。而且一个社区往往有几百个临街商家,指望社区十来个人去管,根本管不过来,只能贴上笑脸应付检查。
在办事处和社区看来,门前三保的管理应该城管部门出手,给社区减负。而城管部门表示,他们可以出手,但社区必须提前报告。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他们只对各城区的门前三保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不考核社区是否张贴笑脸哭脸标识。社区遇到拒不整改的商家,可以反馈给城管中队,由城管部门负责处罚、监督整改,社区居委会不用为整改费脑筋。
据了解,按照市委、市政府为社区减负的实施意见,社区的工作职责中仍然保留“督促辖区内单位、门店等做好门前三保工作”这一项。而现在,社区觉得减负没减掉,城管部门认为,是社区没有真实、及时地反馈门前三保中发现的问题。社区则顾虑的是,反馈问题按说代表他们在积极工作,可反馈了,社区还是会在考核中扣分。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恐怕城管和社区仍需要深入沟通,让社区真正地敢做事、做实事。
襄阳广电全媒体首席记者:唐兰刚
编辑:杨振华 / 校对:姚喻
责编:周群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