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这时候,内心最忐忑的应该是孩子,但家长好像也并不轻松。考差了,是该安慰孩子,还是要鼓励、鞭策孩子?考好了,是该表扬孩子,还是打压、激励孩子?一边觉得不能让孩子自满,一边又生怕伤害孩子,考完试以后的沟通,真是个难题。
还记得之前看过的一期《少年说》节目中,一个十分优秀女孩的妈妈,从来不会在考后鼓励她,原因是:“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但是,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在家长心里,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女儿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在女儿心里,充斥的是压抑,是不自信。
“望子成龙”是很多父母的期望,天下也没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快乐的父母。期末考试后,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既保护孩子的心灵,又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呢?
一
先来看一下这两个情景吧:
情景一
孩子惶惶不安拿着没考好的成绩单回家。
妈妈一看到成绩,来不及思考,火就噌噌蹿了上来:“你这个猪脑子,看你这学期表现我就料到你考不好!看看!看看!这些题目是不是都是老师平时说的题型?!你再这样下去,我都怀疑你能不能考上高中,考不上以后就去工地干活算了!”
全程没有一句安抚孩子失落情绪的话语,没有一次让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有的只是自己情绪的发泄,是疯狂的指责与谩骂。而对于父母的指责和说教,孩子是一句也没听进心里去,原本的沮丧心情这会儿已是满满的愤怒与自暴自弃。
情景二
孩子兴高采烈拿着喜人的成绩单回家。
妈妈压抑住满心的喜悦,不动声色地说:“有什么好开心的?又不是第一名!瞧你这点儿出息,看看隔壁李阿姨家的小哥哥,年年全年级第一名也没见像你这样,赶紧写作业去!”
孩子满心欢喜等待父母的鼓励表扬,最后却落得一顿奚落,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因父母吝啬表扬而不自信、孤僻、不敢表达自我,更别提在学习上会主动用心了。
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是悲哀的!
日常生活中,这两种情景下的反感型父母、打击型父母很常见,并且很多父母自认为这就是有效的激励:做得好的地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必说孩子也知道;做不好的地方才是需要改进的,当然要严厉地指出来呀!
但是,这样的对话其实是无效沟通。一个小小的沟通问题,能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情绪和今后学习生活的态度,同时也能影响你们的亲子关系。
其实,父母关心孩子成绩问题当然没错,这毕竟是对孩子一个阶段学习的评价,我们能从中找出问题,改进不足,进而更好地提高成绩。但成绩出来了就已经成为历史,谈话是为了让考得好的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让考得不好的孩子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期下次考好。谈话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千万不要变成批斗会。
二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莉莲凯茨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自信心。因此,这些孩子就算报了无数补习班,也会越学越不好。
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的心理现象。说白了,就是:你越对孩子唠叨,你说的话就越没意义。
站在父母的角度对孩子唠叨,是反复强调,想以此让孩子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然而,这对于孩子而言,仅仅是父母的一场烦人的宣泄,跟他根本没啥关系。很多时候,唠叨会使孩子更不听话。
好的父母,话都不多。
三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爱需要恰如其分的表达。我们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沟通方式,以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明白我们的用心良苦。那么,在考完试,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才能感到尊重和爱,学习成绩才能快速得到提升呢?
1、面对孩子的成绩,父母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
很多父母在得知孩子考得好时会表现得喜出望外,给予言语与物质上的嘉奖;而孩子考得差时,给予的是全盘否定与指责挖苦。这会让孩子误以为父母只关心成绩,而不爱他。不要以成绩为中心,要给孩子学习的动力。
孩子成绩有波动很正常,考得好时应该肯定,让孩子继续保持下去;孩子考得不理想时,应该帮助孩子找出成绩下降的原因,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的学期的学习生活。
2、注重沟通方式,不急躁、不暴力、不比较
考完试后,不急于问成绩。孩子如果考得好,自然会第一时间告知,但凡藏着掖着,多半没有取得理想成绩。让孩子有反思和反省的机会,有时候,亲子间“无声胜有声”。和孩子沟通不能太急躁,要有耐心,批评适当。
暴力教育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无论是身体上还是言语上的暴力教育都是没有出路的,因为孩子在这其中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应该积极保护孩子的自尊。
别人家的孩子再优秀也是别人的孩子。很多父母喜欢拿孩子与别人比,但对孩子来说,这种比较意义何在?也许只能给孩子带来阴影,甚至让他变得自卑。所以,孩子考得好时,需要父母的及时肯定;孩子考得差时,更需要父母的鼓励。这会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与爱,而不是一味只看重成绩本身。
3、及时与老师沟通
学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最了解,如若孩子不愿与父母坦诚相待,建议父母先与老师沟通,全面彻底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有的放矢与孩子沟通。
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将老师表扬部分转告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将老师批评的话委婉转告以激励他们提高。多引导孩子从自身寻找不足的原因。
4、让孩子自己学会总结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试中真正存在的问题,85%的老师和家长对问题原因也没有做到追根溯源。那么怎样解读考试分数,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提升空间,帮助他进步呢?
★分析试卷、找出丢分原因、拟定对策;
★分析分数涨跌趋势;
★考试技巧是否掌握,比如说考试时间策略是否得当,答题顺序应遵循先易后难等等。
一定要让孩子弄清楚自己的错误、薄弱点在哪,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还很生疏,然后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补救,学习成绩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5、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态度、思想品德等教育。要提醒孩子要学会劳逸结合,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敏捷的头脑。这样既能确保有充足的精力学习,孩子也会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更好地激发出学习的动力。
后记: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的,用爱的语言沟通,给孩子努力的内在动力,并且在孩子犯错时给他们一些思考的空间。
当孩子考得差时,父母不能一直只盯着成绩看,更不能只对孩子指责。最重要的是提醒和帮助孩子做好总结,弄清楚丢分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提高方式,为后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当孩子考得好时,既不能无视孩子的努力,也不能过分夸奖。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期末考试就不再是个过不去的坎儿,反而可能是孩子奋发进取的跳板!
(来源:第一阅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