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 奋 却出不了成绩的真相: 孩子是否在无效努力?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是父母们经常告诉孩子的道理。但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各种例外打脸:几乎每个班里都有一些孩子明明很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而有的孩子看起来好像总在玩,成绩却遥遥领先!

难道天分真的比努力重要?当然不是!当发现孩子十分努力,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好像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时,家长就要警惕了:孩子是不是在“无效努力”?

低质量勤奋掩盖下的“真懒惰”

有人曾说:“运动和读书,是世界上最廉价的增值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但每次我们讲到多阅读、多运动,总有人跳出来说:

“孩子放学回来已经很晚了,哪有时间运动?”

“在学校做那么多功课已经疲惫不堪了,不忍心让孩子再多看书!”

而事实上,就是有些孩子能轻松完成功课,还有大量时间运动、阅读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有些孩子单单是上学、做功课就已经耗尽了所有可支配的时间。我们经常被一些低质量的勤奋蒙蔽了双眼,觉得这就是在努力,而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掩盖下的,才是“真懒惰”!

懒惰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肢体懒惰

肢体懒惰的学生,上课不爱动笔,喜欢用眼睛看,用脑子想,考试时常常眼高手低;

用脑懒惰

用脑懒惰的学生,只是机械地记笔记、刷题,而不琢磨,不“走心”,我们称之为典型的“脑懒体勤”的学习者。我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可怜——别人学的时候,他在学;别人玩的时候,他还在学习,但最后,他的成绩还不如别的孩子。所以,这样的“勤奋”是一定要避免的。

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表现得特别从容的孩子,玩也玩了,学也学了,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上课的时候很“专心”。他们在有效的时间里,把该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然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生活;而这种丰富的生活内容,又反过来促进了他的“真勤奋”。

那么,什么是“真勤奋”?你的孩子是“真勤奋”还是“假努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辨别:

1.是否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不必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

2.是否善于思考总结、发现并解决问题

有的孩子上了一节课,甚至上了一天的学,都没有提出一个问题,但“没问题”就是真的会了吗?未必。很多时候,“没问题”恰恰证明孩子没有听懂,没有融入到课堂中。试想,对于一个你完全不懂的领域,让你去提问,你能问出来吗?当然不能。

所以,对于孩子,我们必须要引导他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他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学习,而不是貌似勤奋、实则无效的“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

3.是否在学习上花费了过量时间

家长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孩子只要一天到晚坐在书桌前,就是“好好学习”,就是“勤奋”——长时间学习不等于学进去了,更谈不上深度思考。

例如,刷题占据了孩子大量的学习时间,但如果似懂非懂地刷题,很可能刷题的过程就是在一遍、两遍、三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这是很可怕的。

避免无效努力,孩子需要学会“真勤奋”

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在做无用功,那么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调整状态了。从“无效努力”到“真勤奋”的转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合理分配精力

何谓“合理分配精力”?就是选择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实现时间和精力的最佳匹配。

我们经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多数人都是在早上刚起床时状态最好。但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有的孩子可能在晚饭后,或再晚一点才会迎来最佳学习状态。

明确事情的顺序

每天回到家,孩子们都有很多学习任务:英语单词、语文古文……有的孩子一上来就背英语单词,背了一会儿,想起数学还有练习题没做,就放下英语;写了一会儿数学,又想起语文老师布置了预习……忙了一晚上,却什么都没做完,也没做好。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每天开始学习前,一定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设定好任务的“优先级”,然后再根据级别依次完成。

抓住课堂上的“黄金25分钟”

上课就要以听和理解为主,以记为辅。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课上的25分钟时间里讲授新知识。这是最黄金的25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里,孩子溜号了,那么他就失去了最佳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时间。

所以,如果孩子精力集中的时间与老师讲授精华知识的时间不匹配,听课效率一定不会高。听课效率不高,回家就不会做题,必然要付出更多时间成本进行“再学习”——这就是很多孩子课后花大量时间补习的根源。

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其实,培养孩子注意力应该是学龄前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错过了那个阶段,导致上课的时候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过短,那么孩子和家长要怎么做呢?

从短到长训练。定一个闹钟,让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做一道题、背一首诗;

可以从5分钟开始,慢慢延长这个时间;

不放有可能分心的东西在身边;

学习时远离容易让他分心的人;

必要时家长陪伴、提醒。

学会正确有效地记笔记

上课时,以听和理解为主,以记笔记为辅。笔记不必面面俱到,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记下重点即可。切忌一字不落地记下老师所有的话。

要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老师在上课时可能会用到很多专业术语,真正会记笔记的孩子,会把老师的专业术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增强执行力

让学习热情产生最大效益的法宝,是执行能力。送给大家六句话,希望大家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强在制订计划上,而是强在执行力上:

明确了方向和方法,就去做吧,有困难也要做;

颠覆自我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贵在坚持;

学习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快乐的过程,必定是艰苦的、孤独的;

学习能带给你最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过程越痛苦,成功后的满足感就越大;

学习上的强者必然有极高的专注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高专注度和恒心是未来成功的法宝。

家长避免“假关心”

虽说学习是孩子的责任,但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去关心、去引导孩子。别急着指责孩子“假努力”,如果只会问“作业做完了吗”“考试考了多少分”,那么这样的家长也不过是在“假关心”!帮助孩子走出努力的误区,家长也有自己应尽的责任:

1.用检查代替讯问和唠叨

每个家长都想要做孩子学习路上的帮手,但我们要注意,行动上的重视才是真正的重视,不在行动上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只用抱怨和唠叨表示“关心”,其实也是一种“假关心”。

我们要做的有:孩子写的文章读一读;孩子的单词考一考;孩子的卷子翻一翻;看看假期辅导班的讲义上有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孩子做错的题,问问他能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钱要花在刀刃上

孩子的学习,一定是需要花钱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在孩子学习上花的钱,不能算作消费,而应算作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一点——把钱花在刀刃上。很多孩子觉得累,都是因为报了太多学习班。不盲目跟风、尊重孩子的意见、多在阅读上花钱,都是“学习投资”的优化方案。

3.课外补习和辅导资料千万不要贪多,不能盲目,适合才是硬道理。

课外辅导一旦开始了就要坚持,一旦学了就要落实。报辅导班并不是家长帮助孩子的终点,而是起点。跟进孩子的上课效果、及时与孩子交流上课的感受、帮助孩子评估当前辅导班是否适合自己,都是家长不能忽视的工作。

(来源:搜狐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