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血液就相当于“燃油”,而血管就是输送管道。在心脏“发电机”一切正常的前提下,只有管道通畅顺滑,能量才会源源不断地供给,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试想哪一天血管出现了堵塞或者伸展不灵活,那么血液里的营养物质就不能顺畅到位,有害物质也不能快速排泄,久而久之,人就病了。
血管不好 从头伤到脚
血管在人体里交织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有粗有细,分工明确,我们称之为循环系统。健康的血管有“韧、滑、顺”三大特点。“韧”意味着弹性好、柔韧性好,就像橡皮筋一样,拉长之后也能够迅速复原。高血压和高血脂能够对血管弹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效监测血压和血脂,并调理其处于正常状态,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血管的韧性。“滑”旨在说明血管内壁光滑,血液流动时“一马平川”,没有丝毫的阻滞。而像冠心病患者,其血管内壁上多积聚一些细小的斑块。这些斑块就像大马路上那些凸起的小石块,每当车辆或人经过时,总会引起颠簸。“顺”强调的是血管的通畅。只要血管韧且滑,那么顺也就“顺其自然”了。只有顺畅了,血管才能够加快新陈代谢,保持足够的运输活力。
健康的血管系统工作能力、应变能力都很强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不断刺激,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血管的弹性下降、变脆,血管内壁黏附各种“斑块”而变得越来越崎岖等。不要小看血管的这些变化,其实它是很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也可能让原有疾病雪上加霜。
五大元凶 正在缩短你的寿命
血管里面流动的是液体,为什么会发生堵塞呢?这个很好理解。就像我们常用的水管,即使是清澈的自来水流过,时间长了也会留下水垢。而血液中含有各种脂肪(比如坏胆固醇的代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当这些物质来不及清理的时候,就会在血管内壁上不断沉积,管道也随之越来越细,最终可能导致血管完全堵塞。而当沉积的垃圾从血管壁上掉落,就变成了栓子,然后随着血液四处流动,遇到比较狭窄的位置时就可能将其堵塞。
暴饮暴食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不加节制地追求美味,对各种高脂、高糖的食物照单全收,不仅吃得多和杂,且吃的又不规律。过多的脂肪摄入,机体无法消解,人不仅容易变胖,也使得血管里的脂肪沉积越来越多,更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
长期熬夜 现在生活压力大,人们的睡眠时间普遍延后。从健康角度来讲,熬夜会使得机体释放出多种激素,刺激血管收缩,进而血液流动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研究发现,长期熬夜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明显增高,有关因熬夜猝死的新闻也是屡见报端,这些疾病的发生和熬夜是有一定关联的。
情绪不好 情绪和精神状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外在,对心血管系统健康也是有影响的。研究发现,长时间抑郁和焦虑可以致使机体分泌一些对心脏有害的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毒性。而如果能够足够地乐观和开朗,心脏也将免受其害。
烟不离手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吸入人体后交换至血液中,这些物质对于正常的脂肪代谢产生干扰,并且破坏了血管弹性。另外,吸烟可增高血压和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运动耐受力。研究发现,烟民患有急性心梗和脑中风的概率比非烟民要高得多,且更早发病。
缺乏运动 适当的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机能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良好影响。运动锻炼可以反射性引起冠脉扩张,促进肌张力增加,降低血脂含量和减轻肥胖等,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患者在经过适度锻炼之后,也能够有效降压和改善糖脂代谢。
血管不通 身体会“报警”
胸痛 有不少中老年患者恰恰是肩痛(以左肩、左手臂酸痛最为常见),以为肩周炎发作,其实是冠心病。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切莫只是贴上风湿膏了事,而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急性胸痛常见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
呼吸困难 由肺部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最常见,如上呼吸道疾病、气管阻塞、肺泡膨胀障碍等,而心源性也较为常见,好发于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患者在平卧时病情加重,而坐位或立位时减轻,多见于有心脏疾病史及体征的老年人。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常有异常改变,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的心影扩大,肺门及其附近充血或兼有肺水肿的情况。
晕厥 晕厥都是由于心搏出量减少或脑血管暂时性闭塞引起,发作突然,意识丧失时间短,很快就可以恢复。心源性晕厥与一般的头晕头痛不一样。虽然患者在任何体位都可能产生晕厥,但是若在活动时发生晕厥,则要高度怀疑。主要伴随症状是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可能还有短暂的心悸。用力是较常见的诱因,比如有些老年人用力解大便,出现类似的情况,都提示我们患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或严重心肌缺血等。
水肿 心脏不好或肾不好,都容易引发水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比如下肢特别是脚踝部,长期卧床的患者水肿首先出现于骶部。
打鼾 研究发现,长期打鼾的人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人数要比不打鼾和偶尔打鼾的人高出数倍,因此需要注意。现在我们也把打鼾看作是诊断心脏病的一个依据。
规律运动——把健康跑出来
适当运动能够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完整,防止动脉硬化,延缓血管衰老和降低血脂。不过运动是有讲究的,健康人跑跑步、打打球,只要别受伤还是很自由的。但是对上了年纪的人和有心血管病的患者,体育锻炼需要认真策划。不妨请医务人员做个简单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一些无症状,但不适合运动的隐匿性疾病或危险因素,据此制定出有效的运动处方。而在运动方式的选择上,缓慢均匀并带有节奏的活动是首选,例如太极拳、散步、快走等中、低强度的运动。
运动过程中,大家要学会自我监控运动强度——自测脉搏是自测的一个方式,即根据运动后所达到的最高心率(220-年龄)的百分率来确定活动的强度,中等强度的运动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具体计算方法为(220-年龄)×60%次/分。另外,运动强度也可根据自我感觉来监测,一般来说运动中微微出汗、说话稍喘即可,切忌太过疲惫。
注意饮食——把健康吃出来
维生素K:这种维生素对于形成凝血酶原等凝血有关的蛋白质是必需的,其参与凝血过程,防止出血和血栓的形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K有助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包括豆类、麦麸、绿色蔬菜、动物内脏、鱼类、蛋黄等。
维生素C: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活性物质的生物化学反应,比如参与肝脏胆固醇代谢成胆酸的羟化反应,促进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同时,维生素C是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研究显示,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可加快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主要包括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韭菜、酸枣、猕猴桃等。
叶酸:叶酸缺乏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坚果等。
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性的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E保护心血管系统的机制包括: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抑制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控制血管的张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包括植物油和坚果类,如葵花籽油、核桃、花生等。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