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襄阳》第二季 第五集《老河口丝弦》

系列公益纪录片《忆襄阳》第二季

非遗故事篇

《老河口丝弦》

老河口丝弦是从河南传过来的,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初,它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消遣方式,后经演变,它从大调曲子中分离出来,融入襄阳、老河口一带的民间音乐,形成以弹拨乐为主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乐种,并在民间传开,到清朝末年就已经形成了规模。

解放后,成立了以王直夫先生为骨干的老河口国乐研究社,每天晚上,参加活动的人络绎不绝,吹拉弹唱热闹非凡。1953年,还不满九周岁的余家冰凭借音乐的天赋,有幸成为国乐研究社的一名小社员。从此,她与老河口丝弦结下50多年的不解情缘。

将近30个春秋,余家冰为了让老河口丝弦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她牵头成立丝弦乐队,培育骨干;她建立了少儿传承基地,让丝弦走进中小学校园;她登上大学的讲坛,向青年学子们传授丝弦研究成果,激发大家的研究热情……一个七十多岁的退休老人,每天总是那样不知疲倦的工作。

这一摞摞曲谱、书稿,这一件件奖牌、奖证,无不浸透着余家冰和她的前辈们多少心血、汗水和泪水啊!无不饱含着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那片赤诚丹心!

编辑:姚喻 / 校对:杨振华

责编:周群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