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手把手教你制订不会“打脸”的计划!

新学期开始啦,又到了制订计划的时候!现在,很多人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每一年都是在立flag中开始的,年末翻出最初的计划时,却发现几乎没有几项是完成了的。“每年的计划都差不多,但是每年都完不成,我都不知道做这个干吗了!”

的确,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面临着“年年计划,年年‘打脸’”的窘境,这让新学期计划本身失去了意义。做计划有用吗?当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份合理的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也是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前提,更能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帮孩子制订一份科学合理、能有效执行的新学期计划呢?

完不成的计划,错在哪儿?

一份注定就完不成的计划,不如不做。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的计划为什么总是完不成?

1、目标太大、太模糊

让孩子自己制订新学期计划,孩子往往没有分寸,制订出来的计划很可能太模糊或偏离实际,比如“取得更大的进步”“读100本书”。时间长了,孩子自己可能都会忘了最初设定的目标,更不用说实现了。要引导孩子把目标变得清晰化、可执行,我们可以参考SMART原则,即:

Specific明确的:确保孩子的目标明确;

Measurable可衡量的:确保孩子的目标是可追踪的;

Achievable可达到的:确保孩子的目标是可实现的;

Relevant相关的:确保孩子当前目标的实现与其他目标是相关的;

Time-bound有期限的:确保孩子的目标有一个最后的期限。

2、计划是父母制订的

比起一步步引导孩子做出合理的计划表,父母亲自上阵显然更省时间。有家长说:“我的孩子自觉性很差,我不帮他做好计划并且看着他,他都不知道溜到哪里去玩了,这会儿人都找不到!”于是,不少父母就替孩子做好了计划,精心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日程,把时间利用得很充分,还兼顾了各项素质的发展,孩子只需要听话执行就可以了。完美!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现实是,家长计划得再完美,孩子可能都不领情,执行起来也不情不愿。如果孩子从早到晚都听父母的安排,他自然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主动性。这样发展下去,未来如果孩子需要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他都不知道怎么开始。再者,如果孩子是被迫完成任务的,那么就算计划最终完成,对孩子来说意义也不大。还是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吧!

3、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计划

的确,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制订计划,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千万不能用家长的姿态去强迫或者代劳。仔细想想,孩子不愿意做计划,大多是因为不知道做计划有什么好处。

你可能会说:“道理他都懂呀!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让自己更有条理、提高效率、形成好习惯,受益终身……”这些只是大人认为的好处。这些好处太遥远,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感觉。要让孩子真正自觉起来,必须要让他看到制订计划能为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能早早完成作业,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玩;再比如,完成计划能够获得约定的奖励。孩子能看到眼前的好处,这个计划对于他才有意义,孩子才会变得自觉。

手把手教你做新学期计划

当我们放手让孩子做计划时,会发现孩子做的计划明显很粗浅,而且比较随便。既然要做计划,就要让计划起到应有的作用。计划不能随意制订,一定要告诉孩子方法。

1、认清自我,回顾过去

有的孩子记忆力强,有的孩子习惯好……所以,新学期计划应该充满个性。每个孩子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而不是统一写上“读100本书”这样泛泛的空话。因此,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制订计划的第一步。

可以让孩子回顾自己去年的成长,分析在学习上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评价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的放矢地制订计划。

2、制订大目标

我们往往习惯于制订学习计划,但实际上,学习和生活对孩子来说同样重要。所以,在分析自己的情况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制订这一年的大目标。

这个大目标,是孩子的第一感觉。比如在分析过去的表现后,发现自己个性比较腼腆,不够自信,学习上存在偏科,就可以制订这样的目标——学习方面:数学达到优秀,整体成绩稳步上升;生活方面:能自信表达,不怯场。

3、列不同方面的具体计划

上面的大目标只是一个方向,接下来,为了实现最终的大目标,我们可以在各个方面进一步拓展。要提高学习成绩,课堂习惯、作业完成情况等都应在考虑范围内;而要增强自信,就可以多和朋友说话、多帮家人采购、多去旅行……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具体的清单,包括:学习习惯方面、课堂学习方面、家庭作业方面、作息方面、阅读方面、社交方面、运动方面、旅行方面、家务方面…………

4细化目标,制订月计划、周计划

根据我们之前说到的SMART原则,孩子的目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段。举个例子,如果有一项目标是读10本课外书,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目标细化成每月读一本书,再细化为每周读140页……

化大为小,目标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实现。但注意,尽量不要把计划精确到每一天的每个时间段,留一些弹性空间更容易保护孩子的积极性。毕竟总会有特殊情况,比起“每天运动半小时”,“每周运动5小时”这样的目标更合理,也更容易实现。

5、严格执行并约定奖罚措施

现在,对照SMART原则,你一定会发现你的这份计划已经是可操作性很强的合理计划了。有了这份计划,就可以放手去做啦!

像这样一步步制订计划,其实是很耗费精力的事情,但请相信这是值得的。既然认真制订了,就要在父母的监督下执行。而保证执行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约定赏罚措施:比如完成不了某项计划,就要扣零花钱;完成之后,奖励一次额外的游乐园之行……

有了奖惩措施,一定要言出必行。这样,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就被激发出来啦!

不“打脸”小贴士

还担心计划完不成?没关系,这里有一些避免“打脸”的小贴士,大家可以参考:科学安排时间;把目标制成思维导图;及时进行阶段性反省;请父母和小伙伴监督;确定合理的奖励政策;量力而行,不定过高的目标;留有余地,不要安排得太满。

那么,万一目标没有完成呢?孩子受到惩罚,自然会有些难过。所以,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扭亏为盈”:

1、处理情绪

孩子的学习计划没有完成时,家长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别着急上火,冷静后再去处理孩子的情绪。如果发现孩子也很沮丧,有挫败感,可以这样说:“学习计划没有完成,你是不是也有一点沮丧?”让孩子的情绪得到疏解。

2、讨论原因

当双方的情绪都稳定下来之后,千万别急着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改正。正确方法是一起讨论:“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你觉得是什么影响了计划的执行呢?”

即使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也应该和他一起讨论,而不是直接给他所谓的“答案”。当然,有时候孩子可能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一定要给他表达的机会,然后你可以提出你的建议,看看孩子是否同意试试看。

3、开始新计划

总结原因后,我们还要迎接下一个计划周期。如果是孩子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再向计划发起冲击;如果是目标不合理的问题,可以调整短期计划。

当然,在孩子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就给予支持和陪伴,而不是在计划成功或失败之后进行奖励或惩罚,会让孩子感觉更踏实。

经济学家戴尔·麦康基说:“计划的制订比计划本身更为重要。”做计划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自己、规划未来的过程,孩子如此,大人亦然。想让孩子完成他的计划,大人首先要以身作则。完成今天该完成的事情,就是为了明天的事情更顺畅,继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微信公众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