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事项下放社区 为何社区却门庭冷落

政府为让市民办事少跑腿、不跑腿,想了不少办法,除了精简经办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外。一些公共服务的受理,比如说老年公交卡、养老、医疗等业务下放到社区去办。照说这样好的事儿,应该受到市民们的青睐,可事与愿违的是,到社区门办业务却受到“冷落”。

本月六号上午十点半,记者在樊城建设路社保办事处大厅内看到,前来咨询社保政策、养老刷脸认证和办理其它社保业务的人,挤满了大厅,窗口工作人员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可这样的场景对这里的工作人员来说已习以为常。“这还是比较少的,前两天最多的时候,一天大约有五六百人集中在这里,一个窗口平均下来几十个人应该是有的。”樊城社保办事处副主任闫艳说。

与熙熙攘攘的樊城社保办事处大厅相比,施营社区居委会和汉江北路社区居委会办事大厅内就显得安静得多了,甚至有点冷清。

“公共一体化平台的项目比较多,居民来我们社区办理的项目比较少。”樊城施营社区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散俊波说。

“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的业务,平均一天差不多一到两件,有时候还没有。”樊城汉江北路社区劳动保障窗口工作人员刘媛说。

今年6月26日,在市改革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李乐成列出了本市在“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全市上下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推动审批服务便民化取得新突破。8月11日,本市在樊城进行了便民化改革试点,启动了“村、社区审批服务便民化事项清单”,优化服务流程,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让群众办件量大、办事频率高的事项能够“就近办、网上办”,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

樊城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贾永慧介绍,从今年9月份开始,樊城区157个村、社区可以办理,涉及到卫计、人社、残联、公交、公安等八个部门的57个子项,意味着辖区的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办理这些事项。

某种意义讲,电子政府可谓网络科技带给社会的福利,它不仅使群众轻松获得各种政府信息和资源,也是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政府的各种服务。因此,对寻常百姓来说,“村、社区审批服务便民化事项清单”,最大好处即便捷、便利,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以前到政府机关办件事,可能需局、处、科室等部门挨个跑,而如今,只需网上下载张表格申报,或在网站上查明办事机关、项目、材料等,“最多跑一次”就搞定了。

而在樊城社保办事处大厅内的人群中,有的是来咨询社保政策的,有的是来办新参保,有的是从单位离职后要求社保转成个人的,还有的是来社保缴费和养老认证的。其实这些业务是可以在辖区的社区居委会办的。

家住樊城贾洼社区的范女士,因为有几个月的养老保险费忘缴了,是来办事处办补缴社保费的。竹条的熊师傅是要为自己的养老认证,也大老远专门跑过来的。那他们为啥会舍近求远来扎堆来这湊“热闹”呢?

范女士说:“我从贾洼过来的,是来补缴养老保险,不知道社区可以办理。”

熊师傅说:“从竹条过来办退休认证。不知道社区也能办这个认证。”

酒好也怕巷子深。可好的政策,因为宣传跟不上,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哪些事儿可以在家门口的社区办,让好政策大打折扣。

按照市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要求,试点社区要办事大厅做到有便民服务中心、有代办事项清单、有办事指南、有服务登记台帐、有综合受理窗口、有专职受理人员、有管理制度、有投诉电话、有常备物品的标准。事实上,这些硬件设施该有的都有了。可据了解,从今年9月樊城启动“村、社区审批服务便民化事项清单”试点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月了,在社区居委会受理的社保业务只有17人,通过社区受理的其他事项的业务量也才不过一万五千多人。结果远远超乎想象。本来是想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的便民服务,市民为啥就不买账呢?

杨莉是汉江北路社区公共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负责受理老年人公交卡受理业务。按程序,老年人在办公交卡的时候,她会把办证人的身份信息通过网上传到公交公司。老人当时是拿不到卡的,等公交公司把卡制好后,他们在接到通知时,再到行政服务中心领卡,然后再通知老人过来拿卡。这个过程有时需要七、八天时间。

杨莉介绍,如果老年人去公交公司办理的话,办理完了,当时就可以拿到公交卡,很多老年人听到这个方式后,就说不在这里办理了,愿意去公交公司办理,免得又要跑一趟。

刘媛也是汉江北路社区人社窗口服务人员。她主要是办理“便民清单”里的社保业务。在办证时也遇到同样的尴尬。

刘媛介绍,失业证现在下发到社区,居民先到社区进行信息登记,最后拿证的时候还是要去就业局拿,社区没有发放证件的权限,有些居民认为他们还是直接到一个地方办理,比较方便。

和汉江北路社区同样尴尬的还有施营社区负责民政、公安业务受理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散俊波。

散俊波介绍,新生儿入户在社区登记以后上传需要七个工作日,而且居民还是要拿原始证件去派出所,如果直接到派出所,把原始证件带上,即时就能办理。

“便民清单”本来是想要让办事的群众少跑腿、不跑腿的好事儿,可为啥办事的群众不仅腿没少跑,有的甚至还要多跑的呢?

因为社区只是受理、代办的义务,并没有审核、审批权限,说白了,就是“丫鬟带钥匙,只管家不做主”,有些证、卡自己办不了,办事的人不仅还得跑腿,到社区办甚至还得多跑一趟,没有一点“便民”的感觉。

此外,有些专业性太强的部门,遇到办事人员来社区办证、咨询,不是万事通的社区工作人员有时也会一脸的懵懂无奈。“像工商、食药办理一些证件的时候,专业性太强了,我们工作人员有时候把握不准,耽误了老百姓的事儿,让他多跑路。”散俊波说。

有些问题反映出一些部门对“便民清单”建设的不重视,或者未认识到搞好便民服务的重要性,只是迫于趋势或压力被动而为。说到底,有的缺陷或弊端,也反衬其背后的部门作风。事实上,便民服务已成为政府服务的重要职责,因此,便民服务出现的不便民问题,绝不是只关乎社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现实的部门作风建设,对此问题的整改,也须有硬措施,要强化问责。对整改不力者,不仅要追责负责人,也应追责部门主官。

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如何提高服务效率和透明度,真正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均等化。把不需要的卡、证坚决取消?能够合并的卡、证坚决合并?能在网上即时审核的能不能及时审核?真正做到让政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让群众“就近办、网上办”,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成果。

樊城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贾永慧说,下一步,将通过流程再造,使这些办事流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实现互联互通,通过协调办公室,使各个部门更好的为群众做好服务,不断地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事环节,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高政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全媒体记者:王晖

编辑:苏琦琦 / 校对:王晓

责编:曾雄飞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