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是明清时期老樊城商业、航运繁荣的一个重要见证,由于战争和城市建设等原因,目前保存下来的会馆仅有几座,而经过两三年的修复,中州会馆和小江西会馆又恢复了昔日的风貌。
听说樊城中州会馆修复完工后,樊城定中街老居民王先生昨天专程赶过来一睹会馆的芳容。
樊城定中街老居民王建立说,现在复建的中州会馆和他记忆中小时候的会馆一样,当时老会馆年久失修,垮了一半。
据介绍,位于樊城沿江大道的中州会馆原叫河南书院、河南馆,是河南商帮于清代中期修建的,是河南商人聚会的场所,清代光绪17年,也就是1891年,因为汉江暴涨洪水,会馆被毁,1891年再次重修。中州会馆为砖木结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会馆被市面粉厂占用,后来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从三年前开始,本市重新修复中州会馆,上月底,修复工程全部完工。修复后的中州会馆占地1270平方米,由戏楼、过殿、拜殿、大殿和几个厢房组成。
中州会馆修复负责人王道勇说,这个戏楼分几个区域,有前台,前台是给演员表演节目的地方,还有左厢房和右厢房,会馆的砖木结构用的是青砖黑瓦,木料全部不用钉子,用的是卯榫结构。
同样位于樊城沿江大道的小江西会馆,是江西商人于清代早期修建的,曾是江西客商堆放货物的地方,也是江西经商办事人员常住和临时下榻的地方。小江西会馆为七进院落,院深达80米,高8米,有7个天井,两边为厢房,楼上可见穿斗构架。前三进,是江西富商杨攸顺开的药铺,后四进是江西富商何仁顺囤聚粮食的地方。襄阳解放后,小江西会馆作为社会公共财产收回国有,属房管部门管理,会馆里最多的时候住有十几户人家。文物专家介绍,小江西会馆是清代仓储式民居的典型代表,见证了襄阳历史上南船北马的商业繁华。由于年久失修,小江西会馆损坏比较严重,而这次修缮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再次恢复了小江西会馆的面貌。
据介绍,目前,小江西会馆和中州会馆正在验收阶段,而中州会馆已半开放式供市民和游客参观。
全媒体首席记者:汪洋
编辑:苏琦琦 / 校对:彭梦迪
责编:姚城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