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樊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年轻夫妇由于自身工作等原因,缺少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以血缘和伦理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观念,驱动着老年父母“重出江湖”,帮助子女分担带娃压力,而这同时也让老人产生了新忧愁。为了帮数量递增的“带娃老人”卸卸担子,去去烦恼,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樊城区将加大“制度补血”与人文关怀。
一、当前“带娃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带娃老人”随子女进入新城市后,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主要面临着城市社会融入困难、家庭代际关系矛盾、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缺失、社会地位相对边缘化等问题。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暮年换环境,老人脱离了原有的熟悉的社交网络,生活节奏也被改变,甚至存在语言不通的情况,难免有些孤独和不适应;二是育儿理念上,由于教育程度、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的不同,两代人之间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在教育小孩时难免会产生分歧;三是带孩子责任重、风险高、压力大,而老人的身体状况却一直在走下坡路,常常会力不从心,易形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和情绪障碍;四是为了忙于照顾孙辈,老人无暇顾及自身的兴趣爱好(如钓鱼、打牌、外出旅游等),精神生活较为匮乏;五是医保在老家,异地不便看医生,让外地老人享受与本地老人同等的待遇还存在一些困难,许多政策和项目还需完善;六是“带娃老人”尽管和子女生活在同一社区,却有很强的“外地人”的漂泊感,缺乏归属感与身份认同。
三、对策建议
(一)子女应与老人加强交流,多些理解。尤其是在育儿观念存在分歧时,若老人的想法做法有合理之处,子女应虚心接受老一辈的有益经验;若老人存在明显错误,子女应耐心为老人分析解释其观念的不可取原因,及自身观念的科学之处,而非不做解释,直接否定,伤害到老人的自尊心。
更重要的是,子女应对老人抱以更大的感恩之心,要正确认识并充分肯定老年父母的劳动价值。要从言语上、行动上表达感激之情,也可适当给予劳动报酬,而不应把老人的奉献当成理所应当,毕竟为子女带娃并非老年父母的法定义务。
此外,子女还应为老人融入当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比如向老人介绍社区基本情况,尤其是周边的公园、商场等地;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鼓励老人与社区中的其他老人交往、参加社区公共活动、培养新的兴趣爱好等。如果两位老人因带孙辈而分居,则应尽可能缩短分居时间,并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保持老人间的联系。
(二)适龄儿童入托入园入校,让老人“喘口气儿”。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入学问题,区教育局严格履行“流入地”为主的教育管理职责,确定22所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流动人口子女定点就读学校,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100%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学问题,让适龄儿童入托入园入校,有效减轻老人带娃负担。
(三)让“带娃老人”融入社区,老有所乐。社区可提供文娱场所,组织多种文娱活动,为“带娃老人”重建“朋友圈”,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增强归属感。例如可以开辟多功能活动室、棋牌室、乒乓球室、阅览室等,为老人们提供相关活动场所;每逢传统佳节,组织社区老年人一起包饺子、包粽子、滚汤圆、剪窗花;设立“夕阳志愿队”,开展各类简单易行的公益活动,让老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确保老人异地社保待遇“无缝衔接”,消除老人后顾之忧。一是提高社保卡持卡率,社保卡是作为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唯一凭证,故没有办理社保卡的少部分老人,应及时到所在的社区或人社服务中心申办,方便就医结算;二是加快顶层设计,同时各级政府要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将“随迁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纳入“异地安置”范围;三是进一步扩大全国异地就医联网医院范围。目前国家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联网医院约11205家,建议进一步扩容。尤其是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纳入,同时优化系统,提高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率。
(五)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带娃老人”的社会价值。流入地政府和社会应认识到外来“带娃老人”是一笔宝贵财富,应当认同和接纳他们。老人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分担了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缓解了公共服务供应不足的矛盾。他们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被扶养者,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承担了家庭中“照料者”的责任,甚至为流入地贡献了可观的劳动力与消费能力。因此,“带娃老人”的经济社会价值应当被重新认识与评测。
(六)“大人生老人养”不应成为常态,国家和社会应积极探索新路径。“带娃老人”的出现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是被结结实实的“捆”住了。当下,国家亟需加大财政补助、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幼托市场。此外,可通过规范保姆行业,提高服务质量,让有条件的家庭有多种选择。同时,社会也应给予二孩父母更包容的态度,如尝试实施弹性工作、在家办公等制度,让年轻父母有时间照顾孩子。还可以探索设立工作场所幼儿托管机构,让年轻父母能带娃上班。总之,应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社会服务,让老人带娃不再是基于现实的无奈之举。
通讯员:龚雪芳
编辑:陈丹 / 审核:李淑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