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两年,各地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选派干部到贫困村,驻村开展结对帮扶行动。根据相关规定,驻村工作队员原则上要脱产住村,并与原单位工作脱钩。6月1号上午,市作风办、市扶贫办工作人员前往保康,就扶贫工作队驻村工作纪律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结果怎么样呢?
上午十点半,检查组一行来到第一站——保康黄堡镇百峰坪村。这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575人,贫困户人数就占一半。根据安排, 从2016年开始,襄阳海关和保康县民政局负责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
当地人员介绍说,市里扶贫工作队员是海关的没在这儿住,只隔一段时间会过来,县里扶贫工作队是民政局的有一个人,每个星期都是五天四夜在这儿住,但在现场,检查组没有见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他们去哪儿了呢?
记者首先拨通了襄阳海关驻村扶贫工作队刘文的电话,刘文说,他一个月来四次,基本上一个星期来一次,一般是周一过来,在这儿住,周五回去,基本上是五天四夜。住在村委会,去年年底村委会把房子搞好了,能够住。
而百峰坪村村委会会计秦明满给出了与刘文不一样的说法。
据保康县黄堡镇百峰坪村村委会会计秦明满介绍,刘文他们以前确实是不愿意到这住。以前要搞产业,扶持一下资金,基本上很少在这住,住也是两晚上就走了。今年刘文要求在这住,于是,就将那边房子布置好了,以后当作公用房。把他们安排到公用房里面住。
根据要求,平时,扶贫工作队每周必须驻村五天四夜,也就是说工作日必须全脱产到扶贫点开展扶贫工作,当记者再次就此问询刘文,他这样解释:上个星期五回去的,他是在服务中心工作,那边就他一个人,这块儿工作, 也不能完全交出去。所以现在还是两边儿在兼顾。海关在职干部只有19人,服务中心只有一个人,要是全脱产的话,这边的工作交不出去,所以这也是一个具体实情。
图左为作风办工作人员,右为村委会会计秦明满
在保康民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住处,记者发现,这里同样是大门紧闭。
此外,我市明确要求,每年3月20号之前,每个包保单位必须向对口扶贫点至少拨付10万元的年度产业扶贫资金。
据保康县黄堡镇百峰坪村村委会会计秦明满介绍,在产业发展上面,去年拨到了8万。按照市里规定,扶贫资金应该是每个单位每年最少10万块钱,今年是5月15号左右到的扶贫款10万。
5月27号,市政府办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驻村工作队切实做好受灾贫困群众帮扶工作,市直各部门要组织本单位对口扶贫干部进村到户、摸清情况、帮助抢收、降低损失。随后,记者跟随作风办一行又来到襄阳海关驻村扶贫队包保的两家贫困户的家中,实地了解相关帮扶情况。
百峰坪村贫困户肖国军说,扶贫工作队来了一趟,电话联系打的少,好像是只打了一回。
百峰坪村贫困户李敬潮说,今年来过两次,几月份来忘记了,来了把那个本子填填、看一下表格。
点评:驻村要“驻心”,扶贫要“扶根”。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扶贫工作不应玩花架子、做表面文章,驻村干部要跟农民交朋友,真心为农民办实事。”驻村扶贫干部要“走心”而不要“走神”,“下得去”“干得好”,这才是群众期待的好干部。
编辑:杨振华 / 校对:陈政
责编:周群 / 审核:曾雄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