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目前《襄阳国际陆港物流园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完成专家评审稿修订完善工作,根据《规划》园区将呈现,“一心、两轴、四片区”的空间布局,并在主城区规划布局了“一港四园”,为了把襄阳打造成货畅其流的全国物流节点城市。
7月4日下午,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一批次纺织品的即进即出业务在襄阳保税物流中心顺利办结。至此,襄阳保税物流中心自6月13日正式封关运营后的进出口货值顺利突破1000万元。
襄阳保税物流中心的一项重要业务为国际物流配送,可满足年物流作业量160万吨的生产经营要求,对于提高襄阳及周边地区现代物流业和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现代物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引擎。滚滚车流,跑出了一条“财富之路”。2016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为12480亿元,比上年增长750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为530亿元,同比增长17.8%;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55亿元,同比增长25亿元,增长4.72%。
展现“七省通衢”交通物流盛况
有关专家称,我们身处的世纪是物流世纪。在经济发达国家,物流业是最大的行业,也是各国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
素有“七省通衢”之称的襄阳得天独厚。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水波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全面建成“三纵两横两支一环”高速公路网,全市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833公里,实现所有县(市)通2条以上高速公路,3万以上人口的城镇高速公路全覆盖。
截至2017年上半年,襄阳已初步构建了以福银、二广、麻竹、谷宜高速为骨架的“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实现了所有县(市)通高速公路的目标。今年4月,枣阳至潜江高速公路襄阳南段开建,襄阳北段年底将开建;保康至神农架高速公路、襄阳绕城高速公路南段今年8月将展开大面积施工;老河口至谷城高速公路12月底将建成;襄阳市区至南漳高速公路2018年将开工建设。
过去的几年,我市过境国道由2条增加到7条,省道由15条增加到28条。“十三五”期间,我市还规划建设30条560公里一级公路、34条932公里二级公路,加快构建“三纵两横两出口”国道网和“十纵九横九联络”省道网,实现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90%,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100%。
铁路方面,襄阳市已纳入国家规划的干线铁路项目4个,其中“十二五”结转项目3个,即蒙华、汉十、郑万铁路;“十三五”新规划项目1个,为襄荆宜铁路,即太原至南宁高铁襄阳经荆门至宜昌段。“十三五”期间,襄阳市在建和规划铁路项目共计15个,新增铁路里程近1000公里,总投资1606亿元。
此外,我市还将建设水运物流大通道,全面启动汉江航道综合整治、新集航电枢纽、雅口航运枢纽等重大工程,将汉江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实现与长江航运体系一体化发展。
襄阳机场T2航站楼效果图
同时,加快建设一类航空口岸,早日完成襄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到2020年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使襄阳机场真正成为区域性门户机场、口岸机场,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机场和通用航空基地。
我市还将实施“双向拓展”战略,打通连接亚欧的郑新欧、汉新欧通道和连接亚太的“铁水联运”“江海联运”通道,重现繁荣千年的“七省通衢”交通物流盛况。
打造货畅其流的全国物流节点城市
根据《规划》,园区将呈现“一心、两轴、四片区”的空间布局。“一心”为综合商务核心,“两轴”为商贸物流发展轴和供应链组织发展轴,“四片区”为总部经济带、区域物流枢纽、供应链服务中心、跨境物流基地(自贸区陆港片区)。
“《规划》充分考虑了园区与襄阳保税物流中心、襄阳铁路货运中心、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的功能对接。襄阳国际陆港物流园将是襄阳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承接区域物流服务的重要载体。加快该物流园建设,对襄阳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影响力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市交通物流发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我市在主城区规划布局了“一港四园”及其他相应配套的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各园区各具特色,功能实行错位发展,把襄阳打造成货畅其流的全国物流节点城市。
“一港”即襄阳国际陆港物流园。截至目前,国际陆港货运中心5万平方米的高台标准化仓库主体框架及房面建设工程已完成;两条铁路专用线的基础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铁路轨道铺设前的准备工作。“四园”就是以农副产品物流为主的襄阳东物流园区、以商贸物流为主的襄阳西物流园区、以小河临港和余家湖港为主的襄阳南物流园区、以汽车产业为主的襄阳北物流园区。探索发展“互联网+物流”新业态,打破政企间、部门间、行业间、区域间存在的“信息孤岛”,为创建全国智慧物流信息枢纽创造条件。
物流市场主体发展后劲增强
“现在,我们日均收发快递快件12万件,占襄阳市场份额的59%。”近日,襄阳世通易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玖峰接受采访时这样介绍。世通汉江物流中心是襄阳第一个把快递、快运适度集中起来的专业化物流中心,全部建成运营后,有望成为鄂西北最大的“区域性快递快运分拨中心”。
我市出台的多项促进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使物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物流企业得以蓬勃发展。
2011年12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3年5月,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推动物流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4年9月,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发文,颁布实施了《襄阳市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确定了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以及物流节点布局方案,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建设立足湖北、服务中部、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现代化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物流市场主体发展后劲日益增强。我市规划布局了光彩物流基地、四季青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光彩物流基地主要承接国家品牌快递快运企业入驻,现已签约入驻物流企业10家,日均分拨快件3.5万件。四季青物流园的冷冻冷藏区冷库及综合楼已经投入使用,物流信息及停车服务区信息区、仓储区、农产品仓储及运输区已经全部完工。
截至2017年6月,全市2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65家,其中5A级2家、4A级39家,占全省390家的16.67%,拥有各类运输、仓储、第三方物流企业、货运信息企业等物流企业1000多家。其中,东风合运物流公司被确定为“全省交通节能减排示范企业”,该公司甩挂运输项目已经被确定为“交通运输部第三批试点项目”;襄阳物流信息中心、襄阳乾通物流中心、广友物流配送中心已经被商务部门确定为配送试点项目。
农村物流惠及农民
入夏以来,枣阳市新市镇赤眉街电商孙西波平均每天都要通过顺丰快速专车将鲜桃送到襄阳机场,空运到广东、浙江等地;新市镇申通快递老板周胜利则表示,从5月底以来,每天要运1500多公斤桃子。
枣阳市新市镇的网络销售只是全市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7月6日,襄州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暨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襄州区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襄州区的农村电子商务新业态也将快速发展,更加方便农民生活。
截至目前,襄州区通过艾特物商网、老河口市通过菜鸟网平台、枣阳市通过商务部门的网络平台、谷城县通过淘实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以此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民朋友不仅能足不出户网购全国各地的产品,还能将自产的土特产销往全国。“买全国、卖全国”的背后,农村物流功不可没。
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大力推进农村地区通路、通车、通物流“三通”建设,努力让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市政府探索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站规范运行方法和措施,确定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运作原则,明确了“五个一”基本条件(一个固定办公场所、一个物资仓储场所、一套物流办公设备、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制定了服务规范(规范服务内容、明确服务时间、讲求服务实效、落实服务责任)。
按照“五个一”基本条件,已经建成了南漳东巩、保康黄堡、谷城五山、枣阳吴店、樊城太平店、老河口张集6个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站,并投入使用。同时,按照省交通厅的要求,在宜城市进行农村物流发展工作试点。宜城市10个乡镇建成了11个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并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所有乡镇物流服务站的全覆盖。
在襄州区、枣阳市、老河口市、谷城县开展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节点建设工作。三级节点建设主要通过整合交通、商务、供销、邮政等部门现有的农村物流资源,逐步实现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全覆盖。
截至目前:
襄州区已完成了区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4个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50个村级服务网点的改扩建工程;
枣阳市已完成了市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3个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25个村级服务网点的改扩建工程;
老河口市完成了市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3个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38个村级服务网点的改扩建工程;
谷城县完成了县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5个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46个村级服务网点的改扩建工程。
襄阳广电全媒体编辑:一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