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天气转凉,秋意渐浓,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不少秋冬季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襄阳疾控中心发布秋冬季手足口病风险提示,家长请查收。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甚至可能致命的幼儿传染病,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季节,9-11月是次高峰季节。
为何秋冬季手足口病仍不可小觑?
1.病毒并未“离开”: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EV71等)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更长,并未消失。
2.室内活动增加:天气寒冷,孩子们更多地在室内活动,幼儿园、早教中心、游乐场等密闭场所,一旦有病毒,极易通过近距离接触和飞沫传播。
3.警惕“隐性感染者”:部分感染病毒的成人或儿童症状不明显,成为“隐形”传染源,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病毒扩散。
家长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患儿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要勤洗手。
2.清洁消毒: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等要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增强免疫力: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水果蔬菜充分清洗干净,食物(尤其是海产品、肉类)彻底煮熟煮透。
4.避免接触传染源: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减少“扎堆”,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室内游乐场、大型商场)。避免接触已知患病儿童及其物品。
如家中有孩子患病,应严格居家隔离,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5.接种疫苗: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来源:襄阳疾控
编辑:汪嘉丽 | 校对:杜临雪
责编:梁龙 | 审核:曾春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