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素质提升年丨市科技局:一线练兵 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坚持以服务创新为主线,把生产经营一线作为干部成长的“主课堂”和“练兵场”,推动干部在实战中强本领、优服务、破难题,全市科技创新生态呈现勃勃生机。

今年上半年,全市科技创新捷报频传:由航宇救生装备参与共建的“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实现我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累计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30项,资金8080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注册申报651家……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科技干部靠前服务、精准滴灌的结果。

市科技局组织干部走进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学习50余次,同步开设“科技大讲堂”,聚焦车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趋势,系统提升干部对企业创新痛点、技术需求和政策匹配的专业判断力。此外,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写作能力集训,通过“青蓝结对”、写作竞赛等方式,全面提升干部的政策解读与综合表达能力。

面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的困境,市科技局强力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构建“轻资产、宽信用、便利化”专项融资模式。截至7月底,已推动1.69万家企业上线平台,累计授信121.93亿元,放款68.3亿元,惠及企业1034家。同时,积极设立市级科创基金、发展科技保险,为企业提供从孵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金融支持。

在推进襄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中,市科技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积极争取省级政策支持——2025年至2030年,省政府每年将以项目形式支持不少于10亿元。目前,襄阳农高区已吸引5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4家农业龙头企业聚集,三黍生物、盼盼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总投资达13.7亿元,一幅农业科技产融结合的创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从实验室突破到产业一线赋能,从破解融资难到打造新高地,市科技局通过一线淬炼干部能力,真正实现了服务颗粒度越来越细、创新浓度越来越高的良性循环。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吴芳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