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按压不能停!5分钟架起“体外心脏”!襄阳一医ECMO+PCI双术联动,血管支架“高速”打通生命线

近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保卫战。一名58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在急诊科就诊时突发心跳骤停。在多学科团队的无缝协作下,通过紧急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及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急诊PCI),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事发当日,患者因剧烈胸痛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就在刚刚到达急诊科时,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心跳骤停。急诊科医护团队迅速反应,立即展开高质量心肺复苏,持续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抢救10分钟,患者心跳呼吸仍未恢复,紧急启动ECMO团队。

接到通知后,ECMO团队5分钟内抵达现场。在持续心肺复苏的同时,专家团队争分夺秒完成ECMO置管预冲等操作,成功建立体外循环,暂时替代患者心肺功能,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ECMO运转后,患者的心率恢复,血压暂时维持稳定。随后,患者在ECMO辅助下被转运至心内科介入室,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早已严阵以待。经冠脉造影检查显示,患者冠状动脉对角支急性闭塞,介入团队凭借精湛技术,迅速实施急诊PCI,恢复心肌血流灌注。

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行严密监护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在医护团队精心护理下,患者病情逐步稳定,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经过评估,ECMO及呼吸机顺利撤除。目前,患者已从ICU转回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继续康复治疗,整体状况良好。

此次抢救成功,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又一典型案例。从心跳骤停到ECMO成功上机,从急诊PCI手术到术后精细护理,各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充分体现了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快速反应能力。ECMO负责人周恒表示,将持续优化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救治技术科普:

‌ECMO(体外膜肺氧合)——生命的“临时发动机”‌

当患者心肺功能衰竭时,ECMO通过导管将静脉血引出体外,经人工膜肺氧合后,再将含氧血液泵回动脉或静脉。此次抢救中,ECMO在持续心肺复苏下仅用5分钟成功上机,为后续手术赢得黄金时间,其核心价值在于:

替代心肺功能,维持脑、肾等重要器官供氧

为病因治疗(如PCI手术)创造机会窗口期

适用于心跳骤停、爆发性心肌炎等危重症

‌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打通“生命通道”‌

通过冠脉造影精准定位堵塞血管,用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并植入支架,快速恢复心肌血流。

心梗急救“两个120”:

1. 紧急呼叫120:‌突发‌持续15分钟以上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伴肩背放射痛、濒死感、冷汗、恶心)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勿自行驾车就医。

2. 黄金抢救120分钟: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需‌≤120分钟‌,每延迟30分钟心肌坏死风险增加7.5%。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来源:襄阳融媒体中心经济生活频道

记者:李湘君 | 通讯员:肖学琴  齐洁

编发:李艳 | 编辑:刘俊炎

责编:何雯 | 审核:曾春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