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政策新机遇!襄阳,竞逐项目建设“新蓝海”

· 抢抓机遇 提质增效 ·

今年以来,襄阳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工作部署,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以“立项争资、招商引资”为抓手促进有效投资,以“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为牵引促进投资有效,统筹扩大增量和盘活存量,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为襄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汉江春潮激荡,古城战鼓催征!

当新春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襄阳,古城内外早以“开局即决战”的豪迈姿态,在立项争资的主战场擂响战鼓

高新区14个项目斩获省自然科学基金“入场券”,谷城2亿元低空经济布局破茧而出,南漳7个项目跻身省级重点项目“首发阵容”……

2025年的襄阳大地,正以项目为笔、资金为墨,在荆楚版图上挥毫泼墨描绘高质量发展画卷。

高位推动
春雷激荡战鼓催

被誉为“天上银河”的排子河渡槽是引丹工程中的一大挑战性工程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在国家战略与城市发展的交汇点上,襄阳正以胸怀“国之大者”的格局,构筑立项争资的“四梁八柱”,撬动立项争资的磅礴势能。

“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实施力度,争取一批支撑性、引领性强的重大项目落地襄阳。”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海涛强调,要抢抓“两重”“两新”等宏观政策加力扩围的窗口期,紧密衔接国家所需、襄阳所能,以“立项争资、招商引资”为抓手促进有效投资。

掷地有声的宣言,在汉江两岸回荡。

2月6日,《襄阳市2025年立项争资工作方案》出台。市委书记挂帅,市长领衔,9位市领导分兵把守重点领域,构建起“顶格谋划、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立体作战体系。

跑项目、谈合作,访部委、进国企,抓调度、促落地……专班成员先后对接16家国家部委、13个省级部门,推介襄阳、反映诉求。

战旗所指,千军竞发!由近30个部门组成的“争资铁军”更是火力全开:政策信息第一时间研判发布,工作进度第一时间汇总上报,专班要求第一时间部署落实,部门诉求第一时间响应联动

坚持谋划在前、谋定后争,聚焦国家所需、襄阳所能、发展所向、群众所盼,我市围绕提升“战略支撑力、创新策源力、产业竞争力、开放辐射力、生态承载力、文化影响力、区域协同力、城市吸引力”等八大工程,谋划储备了一批既打基础、管长远,又顾当前、可争资的重大项目。

摸准理清我市缺什么、需什么、建什么,重点谋划层次高、体量大、上档次的项目。襄阳在政策浪潮中精准捕捉机遇——

交通部门重点瞄准“交通运输部重点项目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政府专项债资金和国家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奖励资金”四大资金方向“精准狙击”,19.1亿元国家交通专项资金收入囊中。

一个一个项目汇报,一个一个程序攻克,一个一个手续办理……今年3月,总投资62.62亿元的引丹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总投资23.7亿元的新建长山灌区工程项目先后通过审查,创造了当月组织评审、当月完成报告修改、当月出具评估报告的“襄阳速度”。今年以来,水利部门深耕“发展所需、水利所能、人民所盼”,81个水利项目编织成网,674.8亿元投资规模构筑起“水安全长城”

战鼓声声,催人奋进。市发改委数据显示,全市416个参加全省集中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蓄势待发,2198亿元投资蓝图渐次铺展。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襄阳正在立项争资的赛道上全力冲刺!

协同破局
聚指成拳势如潮

玉湖冷链(襄阳)交易中心建设现场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在襄阳,协同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深度的“化学反应”,让部门壁垒在项目攻坚中消融,让政策效能在联动中迸发。

今年4月,捷报如惊雷传遍汉江岸:淳河幸福河湖项目从全省16个、全国8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80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这背后,是水利部门与财政部门“握指成拳”的智慧——两部门联合策划项目、联手进京汇报、联动答辩攻坚,用专业与执着敲开政策“天窗”。

在襄阳,这并不是孤例。

3月17日,省发改委正式核准批复G3612平顶山至宜昌高速公路豫鄂界至双沟段(襄阳至新野高速公路)项目。8天后,项目开工。

这“神速”的背后,离不开市发改委与市交通运输局的合璧攻坚。他们把并联审批“压缩”成“高速通道”,把容缺受理“升级”为“襄阳速度”,让项目从“纸上蓝图”成为“地上桩基”

“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实验项目花落襄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成功落户枣阳市,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牵手南漳县九集镇……今年前4个月,市财政部门联合农业、水利等部门主动出击,抢抓机遇谋划重大项目,共争取中央、省等上级试点示范项目6个,获得中央、省补助资金4.9亿元,为襄阳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活力。

从“九龙治水”到“握指成拳”,襄阳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锐气,在立项争资的战场上演“速度与激情”!

20余个部门的40名精兵强将入驻市发改委“合署作战”,现代版“管鲍之交”激发出新的力量:市发改委容缺审批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项目33个;市行政审批局组织业务科室深入汉江国投项目现场办理前期手续36个,累计为市本级争资项目办理前期要件103个;市生态环境局开辟绿色通道,及时为50多个争资项目出具环评意见……

“项目前期手续需在40天内办结。”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集中办公后,时间进一步压缩到15天

攥指成拳力千钧,闯关夺隘势如虹!为了把蓝图变为现实,襄阳各地使出了浑身解数。

在樊城区,“容缺受理”改革掀起效能革命。玉湖冷链(襄阳)交易中心项目提前6个月拿到“通行证”;在该区,17个区级事项、52个市级事项实现“轻装上阵”,审批时限减半

在东津新区,“云上选地”VR系统,让总面积超590亩的15个黄金地块“云端起舞”,十余家知名房企、投资机构“屏前竞逐”。

在宜城市,产业链热力图化身“导航仪”,精准锁定供应链缺口。湖北恒堃食品有限公司的落地,不仅填补了当地家禽屠宰行业空白,更串起一条从养殖到深加工的“黄金链条”。

落地生根
千帆竞发涌春潮

长飞光坊襄阳工业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简称长飞光坊襄阳基地)在东津城市新中心正式投产

项目落地有声,发展方能有色。

当二广高速樊城互通、福银高速自贸片区互通及316国道连接线3个项目纳入国家改扩建计划,襄阳城西城北即将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双通道”;当1.093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注入3个沿江污水厂网河湖一体化综合治理项目,汉江水质提升工程按下“快进键”;当襄荆高铁轨道全线贯通,“襄荆宜”1小时通勤圈从梦想照进现实;当中央投资国土绿化项目10.42万亩建设任务100%完成,襄阳有了永不离岗的“绿色卫兵”……

这些跃动的数据,正化作500多万襄阳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汩汩清泉推动生态修复,巍巍大坝守护汉江安澜,条条通途编织发展经纬,棵棵绿树守护美丽襄阳。

每一个项目都是一粒种子,在襄阳沃土上孕育希望。在襄阳,各县(市、区)犹如百舸争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服务立项争资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谷城的“六大务实举措”如春风化雨,催生出永力泰车轴智能化生产线、龍源生态养殖百亿集群。一季度,谷城县成功入库36个新项目,计划投资147.4亿元;集中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73.22亿元,让“绿色硅谷”招牌愈发闪耀。

枣阳的“新质生产力基金”堪称“点金石”,2亿元资本杠杆“撬动”国内首个稳定同位素气体项目,填补了该市新材料产业链空白,更让“中国桃之乡”向“科技新城”华丽转身。

保康结合区域优势、农业农村领域产业发展需求,与国家战略精准对接,谋深做实涉农领域项目支撑,5个涉农领域项目获批专项资金2500万元。这些资金将投向保康县7个乡镇的8个村,用于修路、架桥、护坡、平地,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春潮拍岸,战鼓未歇。襄阳各地各部门正以“拼抢实”的硬作风,在立项争资的赛道上策马扬鞭、全速奔跑。

看今日之襄阳,正以项目为“帆”、资金为“桨”,在国家战略的“时代江河”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严俊杰丨通讯员:潘俊杰 刘菊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