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襄阳样板”丨60万元投入撬动2.7亿元营收——湖北力生电缆“数改账本”里的收益

“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8.93%。”4月10日,湖北力生电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程爽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在数字化改造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湖北力生电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生产35kV及以下全系列挤包绝缘中低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架空绝缘电缆、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及其他特种电缆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能源、工程建设等行业。“襄阳东站、刘集机场、全民健身中心、全民体育运动中心等都用到了我们的电缆,我们还和中铁电气化局、中电建等有长期合作。”程爽说,企业自成立以来坚持科技创新,不断驶向发展快车道,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绿色工厂”“省单项冠军”等称号。

“过去,我们依赖人工统计和纸质流程管理,存在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为了打破这一瓶颈,2024年,我们决定进行数字化改造,投入60万元引入了行业专业管理软件,并建立企业级数字化平台,实现从销售、采购、生产、财务的全流程业务管理。”程爽介绍,引入行业专业管理软件后,企业订单转化效率提升30%,采购成本降低15%,财务核算效率提升40%。

走进企业生产车间,湖北力生电缆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总岳广边走边向记者介绍着公司产品工艺及生产流程。

数字化改造为企业生产带来的便利立竿见影。“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我们将生产、仓储与销售、财务模块打通,实现了全面降本增效。生产管理数据采集实时率从60%提升至98%,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减少至30天,库存资金占用减少了25%。产品交付及时率提高至98%,客户满意度评分由85分提升至92分。”岳广说。

除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部署,力生电缆还利用5G工业互联网,收集和管理水、电、气、液等能耗数据,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我们构建了统一的企业数据管理平台,为未来数据分析与AI应用提供基础保障。”程爽介绍。

程爽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市经信局领导多次深入车间指导,帮助企业精准匹配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并协助申报了30万元的数字化改造补贴。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ERP与5G系统深度集成,实现数据全域贯通;拓展AI质检、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应用,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程爽说。

记者手记

以“数改”为支点再出发

走进力生电缆智能车间,设备的轰鸣声与数据流的“滴答”声交织成产业升级的协奏曲。这家仅成立8年的企业,用60万元数字化改造投入撬动2.7亿元营收增长,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演绎着“四两拨千斤”的转型智慧。

透过“数改账本”的加减乘除,我们看见转型的深层逻辑:订单转化效率提升30%的背后,是传统纸质流程向数字神经系统的进化;库存周转天数缩短33%的密码,藏在生产仓储全链条数据贯通之中。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将能耗管理系统与5G工业互联网嫁接,在每度电、每方水的精密计量里挖掘绿色制造的新可能。

政府的补贴精准击中了中小企业转型的痛点——经信部门化身“数字红娘”,既破除企业对技改投入的畏难情绪,又避免盲目上马的资源浪费。这种政企同频的“解题思路”,恰是“制造”向“智造”跃迁的生动注脚。

当AI质检、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被写入发展蓝图,力生电缆的转型故事已突破单个企业的范畴。它揭示着中小制造企业的破局之道:以数字化为支点,用最小成本激活最大动能,在产业链重构中寻找弯道超车的机遇。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孙凤玲丨通讯员:曾旭光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