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共享电单车竟然还装了防风手罩!”1月9日上午,市民李女士兴致冲冲地发了条朋友圈,分享自己扫码骑行时发现的惊喜。
记者走访城区多条路段发现,多个品牌共享电单车都加装了不同的手把挡风罩,不止服务暖心了,停放也规范有序,车身明亮洁净。
“2024年12月,全市共享单车实现了‘零投诉’,以往两位数的投诉量终于断崖式清零了!”市城管执法委市容科工作人员杨明贵说。
全市共5家电单车公司,15000辆共享电单车,4800个停放点,在市城管执法委的引导推进下,共享电单车这份新业态已经从初期的无序扩张,逐步迈上了智慧规范管理的新台阶。
梳理问题,问需于民。停放混乱影响交通、需求地段没有车辆、骑行途中突然断电、费用争议处置滞后……市城管执法委针对市民扫码骑行的“烦心事”,将收到的400余条投诉梳理细分成“投诉、咨询、求助、建言”4大类别,逐一分析后制定了12条整改措施。为确保整改“件件有着落”,市城管执法委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网格员、基层城管队员、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等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推进;联动市场监管、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日常监管;优化投诉派单机制,不断提升工单办理效率。
引导建立行业协会,共建共管共治。新业态要发展,无序的恶意竞争必须要革除,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引导共享电单车行业良性竞争,走稳健长远发展道路,市城管执法委创新“政府引导+行业自治+第三方共管”模式。引导5家共享单车企业成立襄阳市城市客运交通协会共享单车分会,健全会议机制,制定工作章程,明确权利、义务;第三方公司整合5家电单车企业运维人员,统一安排调配车辆,规范停放秩序。城管部门宣讲传达政策及民意,分会发挥纽带协调作用,企业经营水平提高后,恶性竞争自我消亡,精准针对市民需求的服务不断优化。
智能平台监管,倒逼企业拉升管理质效。每一辆共享电单车都有唯一“身份证”,市城管执法委开发建立全市共享单车监管平台。线上巡查监管,线下蓝牙嗅探,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全市共享电单车停放状况的高效监管与科学调度。群众满意度是监管考核硬指标,挂钩共享单车投放量,奖优罚劣机制倒逼企业重视市民诉求,扛起日常停放管理主体责任,市民体验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共享电单车,城市中短途慢交通业态重要一环,市城管执法委将持续加压奋进,引导行业发展,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舒畅,文明有序。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陈莉莉 | 通讯员:王维东 白豪斌
编辑:陈莉莉 | 校对:闵佳
责编:黄金晶 | 审核:张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