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对一个学生来说,无论岁月多么久远,但心中对母校的牵挂就如乡愁一般无法割舍。这个十一,正值襄阳四中建校70周年,为校庆生,不同年龄的校友们从全国各地赶了回来,为襄阳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今天上午,襄阳四中65届校友、国家一级作家梅洁,专程赶回母校,庆祝母校70岁生日。梅洁说,襄阳四中是她命运的方舟,也是她命运救赎的地方,值得她一生一世怀念和感恩。
国家一级作家梅洁说:“如果没有襄阳四中不可能有今天的梅洁,我希望我的学弟妹们,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学校里好好的奋进,追着自己人生价值的高度,向着光明前行。”
其实,今天的襄阳四中校园内,星光闪耀,一大批杰出校友从全国各地赶回襄阳四中,他们有襄阳四中57届校友、中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奠基者、中科院院士熊有伦;国家一级作家梅洁;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奥运冠军王宗源;“全国抗疫先进个人”朱师达等等,校友们在看望恩师的同时,也不忘母校给予自己的帮助。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师达说:“我特别感谢四中,因为它不止教会了我书本上的,考卷上的那些知识和技巧,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奥秘和神奇,激发我们的兴趣,让我们从十几岁时就萌生了对科学的信仰和向往,所以这也是后来我走上科学之路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未来成为一个科学家的梦想。”
世界冠军闫子贝说:“多元发展尊重个性,所以让我们在这里能更好发挥出特点,让自己能更茁壮地成长。”
襄阳四中86届校友,北京校友会会长王中说:“我们这个学校特别讲共享和关爱,无论是我们前后多少届的老师同学和全国各地的校友,大家声气相通,互相关心,能够充分体现出我们四中大家庭的温暖,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提供了助力和支持。”
据襄阳四中介绍,建校70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出了8名省高考第一名,422人获得全国数理化生信息等奥林匹克竞赛金奖、一等奖,426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近万名学生进入“双一流”高校。一大批杰出校友从襄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并以不同方式为家乡建设献智献力。
此次返校,襄阳四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智能化的教学管理系统以及科技感十足的教学环境,让校友们眼前一亮,感叹母校在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方面的巨大投入。校友们也对母校的事业发展、襄阳的教育前景充满信心,积极建言献策。
国家一级作家梅洁说:“襄阳四中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去奋斗去发展自己,这种理念教育出的学生有一种奋斗一种精进,在各个战线,不管是科技、政界、军界、商界,每个精英都充满一种家国情怀。”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师达说:“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学校的智能化更加全面,能够有更多在各领域的科技成果和创新进入校园,我们非常欢迎学生走出校园,来到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一起跟科学家们探讨,激发他们的潜力。”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方兵 | 通讯员:张德平
编辑:魏海峰 | 校对:刘斌贝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