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典范和成功经验。堰河村是襄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先进典型,其做法植根于襄阳市情、农情、民情,其经验可复制、易操作、能推广。
堰河村远离城镇、地少山多、资源匮乏。村“两委”班子转变发展观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努力做到布局上显山露水、交通上依山傍水、产业上保山护水、生态上养山蕴水,形成了“美丽乡村”和“美丽经济”相互转化的良性循环。堰河村在发展之初,就坚持统分结合、抱团发展,旅游经营做到了“四个统一”,补齐了传统农业“小弱散”的短板,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民共同富裕。堰河村始终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大事小事都与党员群众代表一起商量,组织引导群众一起干。村干部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村里的事当成家里的事,凡事带头干,主动让利于民,所创造的堰河经验极具时代价值,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学的目的是为了做,知的目的是为了行。要将堰河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转化运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襄阳实践。要找准推动产业振兴的好路子,深入分析土地、山水、区位、环境、交通、景观、人文等方面的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径、新办法,将生态融入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各环节。要学习堰河统分结合的发展思路,守好集体资源,在统一规划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引导村民突出特色、创新创业;依托集体经济,与农民分享红利,让农民长期收益。要做好“共同缔造”的大文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基层治理,动员村民携手共建,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要强化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学习堰河“三会治事”方法理念,积极发展基层民主,真正把村民的意见变成村里的“决策”。
总结推广堰河经验,要确保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各地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各个村都要坚持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导,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勇于争先创优的决心和钉钉子的精神,认真消化、深化、转化堰河经验,形成全市大抓紧抓实抓乡村振兴“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让堰河经验在全市开花结果、香飘天下。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汉水襄评
编辑:董子川 | 校对:周娜
责编:朱科 | 审核:龚莉
请输入验证码